电饭煲的前世今生:源于二战炊事车,现如今国内成最大生产国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工业热回收网

正所谓“干饭人,干饭魂,干饭都是人上人”,提及对米饭的喜爱,恐怕没有哪国国家能和我们相比,“饭者,百味之本。”在餐桌上,可以没有大鱼大肉,但一定要有一碗白饭,这样才叫完整。

而作为可以自动、便捷烹煮米饭的产品,电饭煲自然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家电,从以前的弹簧式电饭煲到现在“十项全能”的智能电饭煲,电饭煲也在一直跟着时代发展。这里有一个热知识,虽然我们对于米饭的热爱毋庸置疑,但实际上,世界上的第一台电饭煲却是由日本发明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不过,据媒体报道,作为推动电饭煲发展的先驱之一的松下公司却在近日表示,将于2023年6月停止在日本国内生产电饭煲,并将把生产移交给中国工厂。此前,松下高管曾经表示,“中国市场的商品功能和价格竞争非常激烈。这个市场有大量企业诞生,同时又有大量企业被淘汰。”

从到日本抢购电饭煲,再到中国电饭煲迎头赶上,所谓风水轮流转,小唠今天就借这个话题,和大家一起唠唠电饭煲的“前世今生”。

电饭煲究竟是如何而来的呢?

和中国北麦南稻的传统不同,和中国东北地区纬度相近的日本可以说是大米饭的死忠粉,电饭煲也正是日本人发明的。

在1905年爆发的日俄战争结束不久后,日本人便开始尝试在中国东北种植从北海道移植过来的水稻,也正是这场战争,让日军意识到,能够在冰天雪地中,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大米饭,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多么大的助力。

于是在侵华战争爆发前,日本陆军部专门成立研究部门,试图研发专门的炊事车来解决部队的后勤补习问题。

到了1937年5月,经过多次实验改进并最终定型的97式炊事车正式亮相,这台人由货车改装的炊事车搭载了一台发电机,不但可以煮饭,还可以供应开水,这个用电煮饭的器具正是后来电饭煲的雏形。(日本97式炊事)

1940年,军用炊事车中电煮饭技术被日本三菱应用到了商业产品中,只是这种电加热煮饭技术还不大成熟,没有自动断电功能,加热的同时还需要人看着,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就显得有些鸡肋了,所以市场反响很一般。

1956年,日本东芝公司制作了带有定时功能的电饭煲,这件家用电器才逐渐被市场认可。

东芝公司的定时原理其实并不复杂,与其说东芝电饭煲是在煮饭,倒更像是在蒸饭,这款电饭煲分为内锅和外锅,前者装洗好的大米(适量水),后者则全部装水,等水完全烧干后电饭煲会自动停止加热。(三角牌电饭煲,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印象)

我国第一台类似原理的简易电饭煲三角电饭煲,便是由广州轻工集团在1963年生产的。

上世纪60年代后期,现代意义上的电饭煲自动加热装置问世,它的原理是加入了一个温控装置,我们知道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在100℃之前电饭煲会持续加热,一直到将锅中的水烧干为止,这个时候锅里的温度会超过100℃,温控开关便自动断电,或者转入到保温状态,我们小时候用的电饭煲大都是这类。

东芝的成功很快带动三菱,松下等日本企业进入电饭煲行业,资本加持下让电饭煲技术开始突飞猛进,拥有自动翻盖儿、IH(电磁)加热、半导体温度传感装置以及可编程电脑芯片等技术的电饭煲相继问世,我们现在用的电饭煲大都是此类。(IH加热示意图,有噪声)

时至今日,中国早已经从世界最大电饭煲消费国,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电饭煲生产国,产品不但将外资产品彻底挤了出去,还出口新加坡,日本等以米饭为主食的国家,以及欧美国家中的华人聚居区。

值得一提的是电饭煲的价格非但没有因为通胀原因上涨,反而因为技术迭代的原因,价格给人一种越来越低的感觉,比如前些年带智能参控盘的底盘加热式电饭煲,即使融入了高压烹饪的功能,价格也就在200元左右,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都是要动辄上千元的,而即使是最新的IH电饭煲,某知名智能家具制造商的入场也将其价格打到了300多块钱。

2021年国内电饭煲的产量为1.53亿台,看起来数量非常庞大。但在2016年,这一数值却达到3.46亿台,五年时间产量已缩减了一半以上,可见整个电饭煲市场其实是在走下坡路的。想要推动市场往前发展,产品创新相当重要,由此也诞生了不少电饭煲新物种,其中有些功能可能会超乎你的想象。

电饭煲行业的新物种

首先带大家来看一看小米新推出的透明蒸汽电饭煲,它延续了小米一贯的简约外形设计,上盖配备有OLED显示屏,能实时查看烹饪的信息和状态。机身外壳采用透明玻璃材质打造,拥有300°的可视窗口,可以直接透过玻璃看到电饭煲内部的烹饪过程。最有意思的是,连电饭煲内胆也采用高硼硅玻璃材质,几乎全程无遮挡,可以清晰地看到米饭从米变成饭,鲜虾大闸蟹从活蹦乱跳变得鲜红美味。

该产品采用的是高温蒸汽加热技术,官方称这可以让米饭拥有更Q弹的口感,烹煮海鲜时更为滑嫩多汁。虽然小雷没有使用过蒸汽电饭煲,但九阳也曾推出一款蒸汽加热的电饭煲产品,似乎产品口碑还挺不错的。这应该是厂商探索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电饭煲加热技术,目前尚未见太多厂商跟进使用,其烹饪能力可能还需要经过市场的进一步检验。一旦获得大众消费者的认可,在未来或许会成为电饭煲发展的新趋势。

且不论小米蒸汽电饭煲做出来的饭好不好吃,单单其透明的外观就已经吸引到不少消费者。产品发布后就有网友评论道,必须让自家媳妇看到然后买一台,也有网友表示,这款产品很适合用来发朋友圈。可以预见,小米蒸汽电饭煲接下来可能会成为美食博主内容创作的助力之一,相较于其上使用的蒸汽加热技术,透明机身的趣味性更强几分。不过,小米并不是第一个如此设计的,九阳天空系列蒸汽电饭煲也为透明设计,不过小米的视窗更大,视觉上可能更清晰、震撼一点。

第二件电饭煲新物种,想给大家介绍一下饭小二煮饭机器人,它曾有一句响亮的口号“重新发明煮饭机”。所以,严格上讲这应该算机器人,不能称之为电饭煲。但是,其外观其实与传统电饭煲一般无二,最大区别在于多了一个装米的米箱,可用于加水排水的接水口。煮饭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淘米、加水到做饭的所有步骤,进一步简化做饭的过程,也不需要头疼多少米加多少水的问题,真正做到懒人一步到位。

小雷想在网上找一下该产品做进一步了解,发现各大电商平台都搜不到,看来已经停产下架了。不过,小雷发现美的也推出一类功能类似的产品“全自动电饭煲ROYCE”,机身侧边设有米仓和水仓,能完成进米、淘米、煮饭全过程,还支持黄金比例加水、立体IH加热和App远程操控等。从外观设计和功能完整度上看,美的比上面的饭小二要强很多。遗憾的是,这款产品并未在行业内引发多少讨论,不是专门去搜索小雷都不知道有这样一款产品,可见其并未打动到消费者。

第三件新物种小雷给到摩飞双胆电饭煲,它配备了煲饭专用内胆及和面专用内胆,除了可以做饭,还能帮助你和面、醒面,应该对面食爱好者有较强的吸引力。据官方介绍,产品智能模拟手工揉面手法,3分钟快速成团。同时支持立体恒温醒面,帮助面团充分发酵,最后还能直接烘烤做成面包,一步到位。相较于前面两款产品,摩飞双胆电饭煲少了一些花里胡哨,功能更为实用,不过受众也变窄了很多,但也算是厂商对电饭煲功能创新做出的探索与尝试。

除了上述的几种电饭煲新物种,近年来市场上也掀起一股“低糖电饭煲”热潮,京东还携手美的、九阳、苏泊尔等一众家电品牌制定了统一的质量标准,推动行业朝着规范、稳定方向发展。2020年,低糖电饭煲在线下渠道份额占比达16.7%,线上也达到5.1%,经过两年的发展,这已成为电饭煲行业潜力较大的一个新品类。

如今,整个电饭煲行业都在积极创新,想要催生出新品类、新物种,来推动电饭煲销量的增长。但目前来看,除了低糖电饭煲略有成效外,其他新产品并未呈现出应有的市场影响力,电饭煲的创新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创新的方向在哪里?

其实,随着电饭煲市场趋于饱和,每家每户基本都能用上电饭煲之后,大家对产品也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不仅希望做饭的过程更简单,更希望做出来的米饭更可口、健康。所以,上述的煮饭机器人其实挺符合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但产品之所以鲜有人问津,小雷觉得最大原因还是太贵了。主流的电饭煲价格只要几百块,但美的全自动电饭煲售价高达9999元,即便现在第三方渠道降价,但也需要4000元左右,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也很少有人愿意花这个钱去尝鲜。

如果这类全自动电饭煲可以把价格降下来,并且对进米、洗米的流程进一步优化,提高其便捷性和稳定性,或许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购买。在懒人文化盛行的今天,可以省下一些做饭的步骤还是听让人心动的,当然前提还是得看价格。

除了追求做饭的便捷性,更多人在意的必然还是米饭的口感。与其去整如透明机身这样花里胡哨的设计,还不如踏踏实实把煮饭这一工序给做好。厂商可以通过尝试更多新的加热方式,或优化内胆结构来改善米饭的口感。一款电饭煲如果能做出令多数人都觉得可口、美味的米饭,即便没有其他附属功能,没有华丽的外观,也仍旧能吸引大家前往购买。所以,电饭煲或许并不需要太过于繁杂花俏的功能,把最基础的煮饭功能做好也完全足够了。

另外,如摩飞双胆电饭煲这样把产品打入到特定消费市场的做法,其实也是有很大借鉴意义的。很多人会为了炖汤买个电炖锅,为了做面包专门买和面机、面包机,那有没有可能把这些功能都集成在电饭煲上呢?通过更换简单的配件就能让电饭煲发挥更多的功能,以此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和成本,其实也是一条不错的创新思路,产品多合一也是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探索的方向。

小雷平时做饭也相对较少,但就我对行业浅薄的了解来看,电饭煲还是应该专注于把饭做好吃,而不是花里胡哨做饭。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米饭的口感,提高做饭流程的便捷性,或者让电饭煲具备多合一功能,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厂商门探索和尝试的方向。但是,产品的价格也不能过于昂贵,大家买不起也不利于技术普及,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实际的成本。

文章来源: 雷科技,吃货历史观,家电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