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脸洗出一条“轻”赛道,线下轻美容有多大前景?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工业热回收网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美的需求,也越来也愿意进行一个付费的“专业的护理需求”。然而,市面上的美容院鱼龙混杂,套路深,价格高且耗时长,让人们不敢轻易踏入美容院的大门;基本上年轻人都青睐于想做简单护肤,耗时少,效果佳的护肤。
因此,这两年“轻美容”的出现,突然爆火好像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轻美容”刷新了大众的消费美观,重新定义行业形态,让美容更加简单。同时,在疫情笼罩的经济下“洗脸熊”投入成本相对比较低,对于有创业想法的人来说,“洗脸熊”算是一个可参考的选择,颜值经济下,“洗脸熊”专注在80/90/00新锐消费者,市场潜力大,未来发展仍旧可观。
从200+到2000+
10倍速拓店有底气
“疫情开放后步入正轨的一个月内,团队就签约了100余家门店!”洗脸熊总经理唐华波向美妆网透露,目前洗脸熊在全国范围内已快速拓店至200余家,覆盖华北、华南、西北、东北、华中等地区,而已经签约正在筹备的则达到了400余家。品牌正以极快的发展速度席卷全国,各地也相继刮起了一股“洗脸风”。
在行业受疫情影响,走势低迷之际,洗脸熊却凭借开创极细分领域洗脸吧这一创新业态,强势逆袭,不仅为持续低迷的行业注入了一阵强心剂,更成为了业内人关注的焦点。曾经那些我们以为很小众的细分领域,其实已经开始成为主流。
“今年计划拓店2000+!”坚定语气的背后,不仅是唐华波和团队使命必达的信心,更是品牌2023年全线创新升级的底气。
首先体现在品牌升级上。今年,洗脸熊将进一步优化VI视觉,通过门店形象、摆放陈列及吉祥物设计,让整个品牌元素更具辨识度。同时,品牌文化的输出、项目介绍等,也会融合吉祥物,以动漫的形式呈现,让整体IP形象植入用户心智。
其次则是下沉市场,布局分公司,走到离用户最近的地方。“过去,在起盘阶段,我们只在广州建成了华南运营中心,全国各地的门店前来培训或沟通交流是有一定距离的,今年我们希望下沉全国,走到离门店、离用户最近的地方。”唐华波透露,今年初,落户石家庄的华北分公司已正常运营,陆续计划在全国建成至少7个运营中心,在招商及服务版块下沉到最接近门店的一端去做,在执行上更有效率、更落地。
再者,不断完善更易复制和执行的标准化流程。据悉,目前已经营业的200余家门店,平均回本时间在3-5个月之间,最快的则是1个半月,且存活率达到了95%左右。较高的存活率及较短回本时间的背后,是洗脸熊总部不断完善的标准化SOP。唐华波透露,总部会提取做得好的前100家门店的数据共性,为后续的开店提供经验指引。比如在选址上,统计门店500米范围内有多少住宅、小区、商圈、人口;布局上,有多少床位、几名员工、房租成本等,最后取一个中间值,作为后续拓店的参考。
最后,则是加大线上线下的品宣。从基础的大屏户外广告、电梯广告、地铁广告,再到明星代言,洗脸熊都在稳步推进中。而在3月10-12日即将拉开帷幕的美妆盛会第60届中国(广州)国际美博会上,洗脸熊也将作为行业首个创新型洗脸吧正式亮相,以体验式布局向美妆行业发出最强音。
互联网+新零售模式
迎合疫后创业潮风口
洗脸熊得以快速拓店的背后,一方面是不断完善升级的内部体系为门店运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则是品牌“总部做用户数量、门店承接流量”的创新模式,恰好迎合了疫后创业人群的需求。
从大环境来看,人们活得更真实,整个市场大环境一定程度上也变得不像之前一样浮躁、浮夸。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将会被人们重新认识、重新重视。
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唐华波提出,疫后得到极大复苏的行业基本具备以下两点,一是能够通过终端门店满足消费者需求,二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如今,大家在选择创业方向时更谨慎,纯互联网领域不管在技术还是投入上,门槛都相对实体更高;但纯卖产品的模式又很难和线上平台竞争,所以二者的结合更符合当下的趋势,也成为了创业者们的首选。”
洗脸熊采取的恰恰是对标瑞幸的新零售模式,由总部通过美团、抖音、小程序、企业微信号等平台吸客,再导流到相关门店。唐华波透露,在目前这个阶段,洗脸熊的主要运营目标是用户数量,所以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拉新去做,比如首单折扣价、二人同行享受折扣等。这也解决了很多没有美业从业经验的创业者的心头难事。以抖音为例,依托于总部的集中投流,每个月订单数量都以5000-6000单的增长量不断提升。
在唐华波看来,做连锁必须摒弃传统思维,善于借力大数据管理,这能让门店运营更精准。“通过掌握大数据,保证用户数量,外加形成的品牌效应,之后再去拓店,基本就是很精准的,洗脸熊目前还处于做用户数量的阶段,至今已累积几十万会员,我们希望8、9月之后,能做到精准开店,即不必太在意位置,只要落店就能保障生存。”
美妆行业本就不是传统行业,而是不断创新的朝阳产业。在当下这个信息越来越对称的时代,洗脸熊将传统美容院里刚需的、品质较高的洗脸项目细分出来,做到极致,不仅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更顺应了消费者的心智需求。
新的美容业态
正在线下不断涌现
最近,一家线下妆造品牌“荔枝快妆”在上海浦东嘉里城二楼开出一间10-15平方米的“极速造型亭”,消费者通过荔枝快妆的微信小程序进行预约,45分钟就可以有一个化妆师帮助完成精致的妆面和发型。
据悉,这种模式的“造型亭”目前已被“荔枝快妆”复制到上海多个商场,共计开出了5家门店,每家门店配备至少2位全职化妆师,每家店一天最多能接待12位客人;根据时间长短和妆容的复杂程度收费268元或者498元。
巧合的是,在上海另一核心商圈,一家名为“眉毛的修养”的高端修眉店,正吸引不少顾客前来体验。店内,修眉师像理发师般,和顾客仔细沟通适合其脸型和气质的眉型后,细致地为其根根修剪,甚至在动刀前,还会抹上顾客选定香味的护手霜……一次修眉服务完成,客单价超过百元。
如“极速造型亭”、“高端修眉”这样的新业态,近两年在全国各地的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譬如一些瞄准消费者“洗脸”需求的轻美容业态“洗脸吧”,也在各个城市成为网红打卡点。
这些传统美容服务的独立运营背后,涌动着一场线下的新变局——快速、便捷、场景化的轻美容服务,正在成为线下新的解法。
轻美容会是线下的新出路吗?
“洗脸吧”、“造型亭”等的出现,以“革命者”姿态挑动着线下实体零售的“神经”,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关于美妆实体零售破局之路的探讨,多位受访人士表示,这对于线下零售的突围有着一定启示作用。
零售实战教练、光合社创始人叶光表示,无论是高端修眉店,还是洗脸服务,关键在于扎根某一赛道,能够解决消费者某一类实际需求,“美容业态的新机会点,已经从原来的’大而全’发展到现在的’小而美’,整体趋势更为细分、聚焦且垂直。”
薛俊双亦持相同意见,“在品牌实力、客户规模以及硬件设施等方面,这类轻美容并不具有优势,但从佳简洗脸大王的实际经验来看,聚焦某一赛道,做的项目越细,机会就越大。”
在营销上,这类门店也有可圈可点之处。由于轻美容项目瞄准的是90、00后消费群体,因此这类人群的聚集地就是它们推广的主要通道。目前来看,通过美团运营、抖音推广、小红书种草等策略,策划团购活动、达人探店等,是它们增加曝光度、进而获客引流的主要途径。
“这带来的启示是,门店要从消费者角度倒推,比如思考什么样人会选择来洗脸、修眉?共同用户画像、标签是什么样的?消费者在哪里?应该如何跟消费者产生互动连接以及搭建起沟通桥梁?”叶光建议。
在成金兰看来,场景创新、消费者体验以及基于消费者的情绪表达都是这些业态的可借鉴之处。“除了刚需之外,产品或场景要有体验和社交属性,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关注用户后期服务,从而提升复购或是利用用户持续拉新,极大延伸单个用户的价值。”
不过,对于一些想要入局同类项目的玩家来说,需要注意新体系在落地过程中会遇到的挑战。“这类轻美容业态讲究简单、快捷、随性的消费方式,不设套路,没有推销,而传统日化店遵循的是‘高客单、卖产品’的销售逻辑,在传统美妆零售店的逻辑思维尚未转变的情况下,轻美容业态落地后易发生变形。”陈益曼提醒。
与此同时,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没有核心壁垒,可替代性强等一系列问题,也是这类轻美容业态直面的难题。
文章来源: 品观网,中国美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