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企业收紧银根过寒冬,健康与创新将成为关键词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工业热回收网

在俄乌战争这一“黑天鹅事件”的笼罩下,全球大家电及空调市场在2022年受到通货膨胀、能源价格飞涨和需求疲软等不利因素影响, 2022年销售量同比2021年下跌1.7%,相较2021年正增长3.8%的情况下滑明显。与之类似,经历了2021年新冠疫情缓和后的短暂恢复,中国大家电及空调市场在2022年迎来了“寒冬”式的降温。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大家电及空调品类销售量整体同比2021年下滑3%,不复2021年正增长1.2%的态势。

放眼中国市场,虽然供给端生产商面临的成本压力有所缓解、龙头企业的渠道变革初具成效,但受限于需求端因房地产市场不振、可支配收入降低、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等利空因素,市场表现整体仍呈现下行的状态。欧睿国际认为,随着中国大家电及空调市场进入存量延续阶段,新兴品类、高端化产品伴随整体市场消费升级的步伐仍有较多想象空间,品类间的此消彼长为厂商调整结构与战略提供了指引,健康化、便捷化、智能化的消费需求也呈现出更明显的引领作用。在市场节奏放缓的大背景下追求更加可持续的成长,已经成为大家电及空调企业保持长青的基调任务与使命。

01

收紧银根过寒冬

空调作为一项20世纪的发明,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出现过技术革命了。因此,在失去如房地产、炎热夏季等外界积极因素的“提携”下,空调行业不出意料地失去了它的增长动力。除中国市场外,在美国,2022年窗式空调、单体空调、和热泵空调的总出货量为1340台,对比2021年的1400万台下降3.4%;在欧洲,由于担心欧元贬值带来的损失,大量指向中国的空调订单被当地经销商取消;在亚洲,日本机构测算,2022年家居空调和柜式空调比2021年分别下降5%和15%。

可以说,在空调产业上,全球集体步入寒冬已成不争的事实。

需求下滑的同时,空调行业还要承担产业链方面带来的压力。自2021年中段以来,全球大宗商品持续上涨,包括空调原材料铜在内的原材料价格在2022年进入上升通道,有相关人士表示,今年曾经铜价从5万元/吨涨到7万元/吨,单台空调的直接制造成本上升160元,对空调企业构成极大压力。其背后的原因,无外乎是复杂的国际形势、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战争。

在这一压力下,不少空调企业纷纷涨价,涨价幅度集中在3%-10%不等,有个别品牌涨价幅度达到15%,导致原本低价的空调产品也失去了价格优势。

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近些年来看,无论是工厂库存还是渠道库存,2022都处于行业低位,一方面需求下滑的背景下企业端不愿储备过多的工厂库存,另一方面原材料高位下经销商也不愿囤积高成本下的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当下空调行业身上有着“成本上涨”和“需求不振”两座大山,生存压力陡生。而这一情况在进入2023年后暂时没有得到缓解,空调企业只能收紧银根,渡过寒冬。

02

供求矛盾激化但影响偏弱

2021年和2022年新春前后,国内空调行业各个企业几乎都推出了涨价政策,在旺季到来前,市场也会惯例性地涨价,目前尽管没有出现大面积涨价现象,但短期内价格不会下探,毕竟,即便是价格下行,对眼下的市场也难以形成太大的刺激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2022年国内空调市场库存量较高,对这些产品的处理方式将影响价格变动。而且,空调行业的产能还在扩大。荣事达、月兔等企业新制造基地即将投产,TCL空调在2022年还新建了制造工厂,位于滁州的飞利浦空调制造基地已经在实现产能输出。

去年出货高增长的企业在补足产能上的短板,之前没有制造工厂以OEM、ODM方式进行产品供给的企业正在全力进行基地的建设,这使得行业的产能在2023年将达到最高峰,也意味着行业的产品供给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市场端需求资源的释放难以跟得上产能的扩展步伐,于是供求矛盾的激化就不可避免,在经过了2022年旺季的井喷行情之后,国内空调市场的需求资源面临着沉重的增长压力。但这么多年以来,供求矛盾激化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而是一种常态化现象,对价格调节效应偏弱。

03

健康与创新将成为关键词

虽然行业在负重前行,但是空调品牌们依然在积极地寻找破局之路。

随着消费升级,客群对高质量呼吸空气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新冠期间,病毒会在空气中传播,这导致人们对室内空气健康话题尤其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带有新风系统的空调开始在整个存量市场中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据GFK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新风空调销售量同比增长了83%,相应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7.9%。2023年,国内空调市场的这一风口有望分别实现54%和41.7%的量额增幅。

在“新十条”发布后,中国进入“家庭防疫”阶段,带有“健康”标签的空调产品也将成为2023年空调市场前期的主基调之一。据了解,选择健康、新风空调的赛道,早已成为很多空调品牌切入市场的契合点。格力、美的、海尔、奥克斯等空调品牌都根据中国市场需求推出了自己的健康空调产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新风空调不是整个空调市场的救世主,其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专家提出,新风空调只能“单点送风回风”,无法做到多点送风回风。所以新风空调只适用于单一的空间,比如客厅、卧室等等,而非全屋空间。同时,由于新风空调的新风量普遍低于60m/h,所以它的新风换气效率比专业的新风系统低很多。这导致行业内一直有不少对新风空调的质疑声。如果空调企业还要继续在新风空调这一新赛道上奔跑的话,就需要对新风空调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

同样的,空调行业要想独自突破困境,单靠新风空调是不行的。人们的健康需求或许在近年会比较热,但随着新冠从“疫情”变成“流行病”,其热度一定是呈下降趋势。最终空调行业还是要回归到技术创新和品质升级的道路上。

中国质量协会最新发布的2022年空调行业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2022年空调行业用户满意度为83分(满分100分),保持较高水平。中国质量协会认为,近年来,空调的用户需求从制冷、制热效果的基础需求转变为低碳、智能、健康、舒适、个性等体验需求。空调企业应抓住消费升级的契机,加速技术创新,增加优质供给。

有行业人士认为,空调行业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再简单停留在制冷、制热、静音、省电等基础功能上,新技术带来的新功能已成为产品选购时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尽管消费者购买空调后每年可能只使用几个月,但产品的使用总周期往往要达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产品品质决定了消费者是否会购买一个品牌的产品。

此外,技术创新也会为空调带来新的应用市场。2022年,一些空调品牌已经推出“可穿戴空调”,应用在夏季交警执勤、核反应厂工人、医院等多种场景。随着商用化的推进,该空调品类或许能与近期呈上市趋势的户外运动市场相结合,为空调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方向。

迈入2023年的空调行业,在得到外力帮助之前依然会负重前行。所幸空调产品刚需属性依然较强,长期存在的更新换代需求也能维持空调企业存活。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相信在持续的努力下,中国空调企业还能书写新的辉煌。

文章来源: 艾肯家电网, Euromonitor欧睿信息咨询, 家电网

进入“家电”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