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量产!采埃孚开发全自主本地化800V电驱动桥2022年底问世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工业热回收网
一直以来,ZF批量生产的都是400V功率电子,但其也在同步进行高压电驱动系统的研发。
近日,采埃孚电驱动技术事业部亚太研发中心总监王岳透露,采埃孚计划于2022年年底量产其全自主本地化开发的800V电驱动桥。
1
采埃孚发布800V碳化硅电驱动桥
此前2019年,外媒曾报道称采埃孚与美国碳化硅半导体企业科锐(Cree,Inc)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计划在2022年前将碳化硅电驱动系统推向市场,双方2022年将实现碳化硅电驱动系统的规模化量产。从这点来看采埃孚在碳化硅领域已经布局长远。
此次采埃孚公布的800V碳化硅电驱系统是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量产碳化硅功率芯片,能令电机控制器的最高效率达到99.5%以上,集成电驱动桥后,与现阶段常规的400V硅基方案相比,在重量上减轻25%,性能提升了33%,同时效率提高11%。
除此之外,该系统采用了动力脱开装置。
我们都清楚传统动力四驱系统只有一个动力源,提供脱困、防滑等功能,而电动四驱在前后轴会各布置一个电驱动桥,在具有前面所述功能之外,同时还需要利用两个电驱动桥满足起步和高速超车时的动力需求,与此同时在动力分配上会带来额外负载并产生一定的电耗。
针对此种损耗问题,采埃孚的动力脱开机构方案可以“变相”的提升驱动效率。即在一个电驱动桥上添加动力脱开机构,在加速工况时,快速接合以获得车辆所需动力性,在日常行驶工况时,保持脱开从而减少电耗。
按照WLTC工况测算,通过添加脱开机构可使得机械损耗(静态损耗和动态损耗)降低4%以上。同时采埃孚在动力脱开机构的设置可以有中间轴、半轴、差速器等不同位置选项,能保证即具有高效率又能提供灵活的布置方案。
“我们碳化硅的逆变器和电机做成三合一的系统以后,对电耗的节省和对实现相同里程的电池规格的降低非常有意义,因为电池的成本降低对整车成本降低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王岳认为,碳化硅的成本是目前业内大家都要共同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虽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共识,也就是碳化硅元器件在未来几年成本会得到一定的优化,整个行业规模是不断提升的。
目前市场较为普遍的驱动系统及充电系统核心功能器件IGBT是以Si等为主要材料(第一代第二代功率半导体材料为Si和GaAs),在企业追求电动化浪潮的背景下,传统Si材料IGBT已不能够吸引制造商的眼球,同时驱动系统高电压,低温,高频率,高功率密度的参数要求,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2
产品布局不断,采埃孚发展迅速
采埃孚公司(ZF Friedrichshafen AG,又名ZF Group,简称ZF)是德国的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德语:Aktiengesellschaft,AG),总部位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腓特烈港。
以其在汽车工业领域内的设计、研发、制造而闻名,是全球性的乘用车、商用车传动和底盘技术供应商,同时涉足海运、国防和航空工业及基础工业设备。其产品包括:轿车、卡车、客车的自动变速器、手动变速器、底盘部件(球头、稳定棒、控制臂)、减震器、电子抑制系统、齿轮、液力变矩器、差速器、电桥等。
1953年采埃孚向全球发布商用车用全同步变速器;1961年开发轿车用自动变速器;20世纪60年代,为DKW、宝马等德国各大汽车厂,以及标致、阿尔法·罗密欧提供变速箱;20世纪60年代,为DKW、宝马等德国各大汽车厂,以及标致、阿尔法·罗密欧提供变速箱;
20世纪80年代中期,采埃孚进入亚洲,同期也成为福特的主要供应商之一;1994年开发重载商用车自动变速器;1999年在全球最早推出六速自动变速器;2001年收购Mannesmann Sachs AG;2014年9月15日收购了美国天合汽车集团(TRW Automotive Holdings Corp.),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2019年3月29日收购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威伯科。
随着电动化发展及排放标准的严苛,采埃孚在新能源领域也有很大范围的拓展:
采埃孚AxTrax AVE 电动门式车桥普遍用于电动公交车,它的液冷电动机能直接集成到车轴中,可以由不同的电源供电:除了带或不带增程器的插入式电池操作外,能量可以通过燃料电池或带有适当基础设施的架空电缆提供。
除了零排放驾驶之外,AxTrax AVE也在城市交通中具有额外的优势:它的高扭矩电动机使满载的公共汽车快速行驶。制动时,它们切换到发电机模式并获得制动能量。它还为巴士设计师提供了设计空间:由于驱动能量是通过电力电缆而不是机械连杆提供给电动机(靠近车轮),因此汽车制造商可以与传统巴士完全不同地布置组件。
电驱动系统技术
对于采埃孚这样的零部件系统供应商来说,集成式系统功能强度远远超过单个零部件的属性参数。采埃孚也非常熟悉电驱动的完整解决方案,其基于800V的新型电动传动系统将于2021年投入批量生产;
2017 年针对混合动力或电池汽车提出的 mSTARS 概念将电驱动集成到后桥中,甚至可以辅以 AKC 主动后桥转向系统。在商用车和客车领域,集成驱动 AVE 电动门轴和 CeTrax 电动中央驱动已经应用多年。
同时,该项技术具有以下优势:作为一个紧凑的电源组,新的电力驱动结合了创新技术和精密电力电子的优势,具有强大的电动机,可提供高达 200 kW 的功率、差速器、减速齿轮箱、驱动轴、停车锁,当然还有电力电子设备和相应的发动机控制软件——所有这些都来自单一来源。
与目前的概念相比,效率的提高带来的续航里程增加多达7%。这意味着,在相同的范围配置下,系统成本可以显著降低——这是因为对驱动电池的需求降低了。提高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功率半导体的碳化硅技术,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开关损耗会显着降低。
得益于创新的800V技术,从2021年开始配备采埃孚新电力驱动的电动汽车可充电超过350千瓦。这意味着即使在很长的行驶距离内,也可以通过短暂的充电中断来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缩小电子充电时间与今天为内燃机加油所需的时间之间的差距。
借助800V技术,在大约20-30分钟内,每次充电停止时,足够的电能流入驱动电池,用于接下来的300公里。这也对全电动汽车的成本和重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部分负载下的性能显着提高,并且能完美的配合响应,最大扭矩高达3200牛顿米,设计结构紧凑,齿轮组和电动机位于一个外壳中,功率逆变器和驱动轴集成在一起——大大减轻了重量。
800V技术的布局
“很明显,800V架构将在未来的高档汽车或运动型电动汽车中占据一席之地,而 400V架构仍将是批量市场的标准”,负责采埃孚电力驱动系统开发的Otmar Scharrer 博士谈到800V技术。800V架构可以帮助电力驱动实现技术上的飞跃,就像涡轮增压技术存在于内燃机上。
800V高压平台能满足快充需求,除此之外在相同功率下电流减小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机产生的热量相应减少,从而可以降低退磁风险。另一方面,平台电压升高,高压线束的线径变小,可以减小体积,提高电池容量和功率。电气平台提升到800V,电控系统经重新设计,热损耗也有望降低60%。
2021年,采埃孚多个800V项目在计划实施中,3月份发布800V功率电子。同时据消息称,采埃孚为一家中国OEM的多款车型提供800V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为一家欧洲跑车制造商供应800V功率电子系统。
高压技术已经杀出一片红海,国内外众多企业已经稳步跻身入围。国内主流充电企业,优优绿能、华为、英飞源、永联等陆续发布了充电范围至1000V的充电模块,这块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壮阔!
文章来源: RIO电驱动,旺材电机与电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