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隐形富豪,用10美元征服非洲,竺兆江到底有什么来头?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工业热回收网
美国乔布斯,用一部苹果手机,赚足了中国人的钱;而他,却用一部传音手机,打开了非洲市场的大门。
中国手机界第五大富豪是传音创始人竺兆江,49岁身价170亿元。传音始终以新兴市场的消费者为中心,旗下拥有新兴市场知名手机品牌TECNO、itel及Infinix,还包括数码配件品牌oraimo、家用电器品牌Syinix以及售后服务品牌Carlcare。近年在非洲市场稳健增长,非洲第一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同时南亚市场保持良好的经营态势,被外界称之为“非洲手机之王”。
从小小的业务员,到一步步创立自己的公司,成为“非洲手机霸主”,身价70亿,书写自己的传奇。
在非洲,十个人里起码有九个人在使用传音手机。
传音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8.1%,排名第四,在非洲手机市场占有率高达52.5%,排名第一。美国乔布斯用一部iPhone,赚足了中国人的钱,而中国的竺兆江,用一部传音,打开了非洲的市场。
1、捣蛋王“竺兆江”
1973年夏天,蚊子满天飞。一个男人在屋外紧张地走来走去,屋内妻子正在辛苦地生孩子。
他们都不知道,这胎是男的还是女的,总之,这胎生得特别辛苦。
医生接生完,走出来跟男人说,“这娃真是折腾了你夫人好久才生出来。”
男人听完,当下就有一个感觉:这个孩子出生都这么能折腾,说不定以后还能翻江倒海呢。于是取名叫“竺兆江”。他还真想对了,生下来的竺兆江就是个小捣蛋王。
一岁大时,别人家的小孩还在地上打滚,他已经爬上柜子,拆卸柜子上那些小玩意。
家里装上电视,第二天,竺兆江可以将它拆了,又再装回去,电视竟然还能正常播放。上学第一天,就把同桌的笔盒“翻新了一圈”,换了个样,人家小女孩哭哭啼啼地跑来家里投诉他,他还乐呵呵地笑人家,弄得父母左右为难。
好像天生捣蛋,天生不遵规守矩,竺兆江凡事都特别有主见,从不会把选择权让给爸爸妈妈。
过年了,自己想要买什么衣服,自己决定;升学填志愿了,不会询问爸妈意见,自己填。父母也知道自家孩子的脾性,凡事也没有过多束缚他,给足了他自由。
1992年,19岁的竺兆江对飞机特别感兴趣,于是报考了南昌航空大学。
大学四年,竺兆江全凭一腔热血学习。因为喜欢开发新玩意,他与同学们组队研发东西。他还经常躲在实验室里,捣鼓手机。把完好无损的手机拆出来,研究里面的部件,然后再按照自己的理解组装。
老师同学们都说他“玩物丧志、浪费东西”,可当他们看到,被他“玩坏”的手机又可以重新拨号,他们便闭嘴不说了。由于那做事不受拘束,逢人便能聊得热火朝天的性子,竺兆江一度还是学校的话题人物。
大家都知道“潇洒王子”竺兆江。
毕业后,同学们都以为潇洒王子会在南昌找一家公司,安稳地过日子。竺兆江偏不,他收拾收拾行李就回宁波了,进入了当地一家新起不久的公司—波导股份有限公司。
在波导,竺兆江才算真正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准备。
2、波导业务小王子
波导股份有限公司,在1992年兴起,主要是做移动手机、掌上电脑。仅仅四年时间,波导公司靠着“波导手机”,成功打开了中国市场,年年销售量排名第一。
当时,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的波导手机广告:“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
还在学校的竺兆江早就听闻波导,波导每一年推出的新款,他都当作课外训练,仔仔细细进行一番研究。于是,在1996年,竺兆江一毕业,他没有像同学那样感觉迷茫无助,他反而多了几分胸有成竹的自信。
当同学们拉着行李箱四处找工作时,他已经心有所属,就是波导。
竺兆江回到家,第二天就到波导公司面试,优异的学业成绩,再加上那一张巧嘴,竺兆江成功进入波导,成为波导业务员。
竺兆江刚开始负责销售传呼机。他销售传呼机可有他一套方法。他不像其他人一样,顾客一上门就使劲推销自己的手机,而是先问一句:“您需要什么样的传呼机?”
不是让自己讲个不停,然后对顾客施以隐性压力,逼迫人家买,而是将话语主导权交给顾客,让顾客先说明自己想要使用有什么样功能的传呼机。
由于服务态度好,竺兆江的回头客特别多。顾客一来,纷纷指定要竺兆江介绍的传呼机。
工作结束后,他回到家第一件事,不是脱外套,而是马上冲进房间,坐在桌前,开始记录这一天中遇到的顾客购买的传呼机型号,以及他们在购买时提到的产品使用感。
针对群体进行一次分类,分为孕妇、上班族、学生党、退休老人等等类别。渐渐地,他摸清了大部分上班族中意哪款,孕妇经常看中哪款。
只要对应的顾客一上门,他都能恰如其分地为他推荐最适合他的型号。因而,几个月下来,竺兆江一个刚毕业的,卖出去的传呼机最多。
竺兆江为人低调谦虚,从不拿着自己的业绩到处炫耀,因而跟同事们之间相处得很融洽。工作优秀,人际关系也处理得很好,竺兆江的主管常说,“他不像一个刚毕业的,倒像个混职场多年的老油条。”
三年后,“老油条”凭借出色的表现,被提拔为波导华北区首席代表。从竺兆江接手之后的四年间,波导华北区销售业务稳居第一。
在这四年里,竺兆江业务能力再一次得到提高。他也趁机积累经验,养精蓄锐。
四年后的竺兆江,又不同往日模样,一个大区首席代表已经不足以让他好好施展那过人才华。
2003年,竺兆江晋升为常务副总,主要负责开拓波导海外市场。
事实证明,利刀缺好肉,天才缺舞台。2003年,竺兆江的春天终于来了。
在波导的七年,竺兆江渐渐发现,波导虽然能在国内红得一塌糊涂,但到了国外,一问波导,大家都纷纷摇头。要是问三星,大家都能知道这是韩国李秉喆的产品。
苹果,是美国乔布斯的品牌。而中国手机,在国外根本没有名字。
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已经脱离往日的贫困,逐步发展起来。
竺兆江心想,中国发展了,手机也得跟上步伐,不能让别人嘲笑中国没有一款拿得出手的手机。他心里的创业帝国,终于有了清晰的图像。
3、离开波导,自创传音
有一次,竺兆江被派往国外做调研。
他发现,随处可见三星手机店,苹果手机的广告更是像落叶一样,到处都是,墙上、超市门口、报纸上……但波导,就像失联的人一样,在国外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
当时,竺兆江心底暗暗判断,不走出国门的波导,此时的繁华只是一片虚像,撑不了多久。
自己不能安于现状,得及时为自己未来做打算。竺兆江一想,自己出来单干吧。在波导待了几年,竺兆江也有自己的小金库,创业资金他倒不愁,让他发愁的是,没有市场。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这些国家的手机市场,早就被苹果、三星抢占,自己如果硬要去分一杯羹,结果恐怕是凶多吉少。
竺兆江决定伺机而动,等待着世界借他一股东风。
有一次,竺兆江前往非洲出差,非洲真是一个贫困潦倒的国家。
他惊讶地发现,非洲居民要联系好友,通常要走几个小时的路到好友家,就是为了提醒他,后天来家里聚会。手机在非洲普及率特别小,手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奢侈品。
这时,竺兆江的创业帝国大门咣当一声巨响,打开了。
竺兆江明白,非洲是个巨大的待开发的市场,一旦被打开,前景难以想象。
于是,他与随行的下属商量,一起自立门户,将非洲这块“大肥肉”好好开发起来。
但刚开始,没有人看好非洲,大家都觉得竺兆江傻了,好好的波导不待,非得要跑到这鸟不拉屎的非洲。而且,退一万步说,就算做出了自己的手机,非洲人有多少人买得起?
如果非洲是个好市场,那为什么别人不做?
竺兆江笑了笑,说:“就因为没人做,我们才要做,不然我们只能吃别人端上来的菜,永远只能当门外汉,而当不了‘厨师’。”
或许是因为这句话说得有道理,又或许是竺兆江本身的人格魅力,部门几个下属愿意跟着竺兆江从头再来。过了不久,竺兆江正式向公司提出辞职,带着几个下属建立公司,名叫“传音”,有“传播福音”的寓意。
然而,新公司没有一定的积淀,很容易成为市场上的炮灰。
传音刚开始,并没有一帆风顺,险些倒闭。
幸好,竺兆江冷静下来,思考对策。他觉得,他的传音要做的,不仅仅是“手机”,还是“非洲人都能用上并且喜欢用的手机”。
竺兆江对非洲市场需求做足了功课,几次外出调研,根据非洲实际情况,对原先的手机产品计划进行修改调整。
而这时,波导公司由于高级智能机的出现,逐渐没落了。
当初那帮跟着竺兆江一起辞职的人,明白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这场赌注,他们至少赢回了当初投资的筹码。
现在,传音的全球员工数量超过了10000人,手机销售遍布全球的尼日利亚、肯尼亚、印度、埃及、阿联酋等50多个国家。
传音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快报中显示,营业额总收入超过377亿元,同比往年增加了48.99%。而竺兆江也因此身价大涨,荣登《胡润中国富豪榜》。同时,传音在国外的蓬勃发展,也为中国在国际打响了名声,给中国赚足了面子。
文章来源: 商将锦囊,柳先说,我是Jenny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