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乐美蝉联全球药王11年之久,国内版药王将从哪个领域诞生?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工业热回收网
随着跨国制药企业(MNC)业绩出炉,2022年全球制药巨头排名也将诞生,辉瑞凭借新冠红利创造了千亿美元营收新纪录、强生制药业务也是毫不逊色、艾伯维凭借阿达木单抗仍可保持高位、默沙东依靠K药实现超越……MNC整体业绩需要体量的支撑,但在具体疾病领域却不乏“一剑行天下、千里走单骑”的传说。
2022年,MNC自免领域领域营收排名中,艾伯维在药王的保驾护航中依旧保持Top 1的领先地位、强生乌司奴单抗也算是百亿营收、武田维得利珠单抗只身挺进Top 10。在此,根据全球MNC公布的2022年产品收入情况,将自免领域Top 10名单列于下表,以供参考。需要注意的是,下表中并未统计化学仿制药以及激素、干扰素等早期非专利产品,而生物类似药仍统计在内。
艾伯维修乐美(阿达木单抗)蝉联全球药王11年之久,而中国版药王至今未有一个清晰的共识。
PD-1作为十年一遇的广谱抗癌药,折戟于内卷和医保降价,意味着肿瘤领域暂时看不到诞生中国版药王的可能性。国产PD-1份额第一的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2022年销售额28.59亿人民币,潜在市场空间主要在海外。
2022年默沙东K药(PD-1)全球销售额209.3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2023年预计销售额接近250亿美元,即将完成对修乐美(2022年销售额212.37亿美元)的药王更替。
国内创新药销售天花板是多少?中国版药王将从何诞生?代谢(肥胖)和自免领域最有希望。
全球 TOP100 销售额药品中自身免疫药物的适应症和销售额(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医药魔方,各公司年报,平安证券研究所
01
2024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近500亿元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医疗技术的进步,近年来自身免疫疾病治疗药物市场需求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有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销售额就已增长至158亿元。预计到2024年,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销售额将有望上升之46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目前,越来越多药企也开始加码布局这一领域。据了解,当前全球药企巨头几乎都在自身免疫领域布局,突出的就有辉瑞,诺华,强生,及艾伯维,以上企业管线中有超过18个在研或上市产品。综合来看,大部分药物主要靶点都已以肿瘤坏死因子 (TNF)及白介素为主,小分子化合物研发靶标多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Janus激酶,(JAK)和Bruton酪氨酸激酶(BTK)等。
当然,面对巨大的市场,国内企业也不会错过。2月23日,华东医药就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简称“中美华东”)与Kiniksa Pharmaceuticals (UK), Ltd.(简称Kiniksa)签订了产品独家许可协议。
公告显示,中美华东获得Kiniksa两款自身免疫全球创新产品Arcalyst及Mavrilimumab于中国、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24个亚太国家和地区(不含日本)的独家许可,包括开发、注册及商业化权益。中美华东将向Kiniksa支付22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不超过6.4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两位数的净销售额提成费。
除了华东医药,近年来不少国内企业都在自免领域加大了布局,其中三生国健表现就十分亮眼。不完全统计显示,截止2021年11月,其研发管线中,除已上市的TNF-α抑制剂益赛普外,就还有5款在研的自免药物,3款已完成临床I期试验,1款在临床I期试验中,还有1款处于pre-IND阶段。
其中,SSGJ-608是一款靶向IL-17A的抑制剂,申报的适应症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有数据显示,我国银屑病的发病率约为0.47%,患者将近650万人,其中57.3%是中重度患者。业内预计,该药若能顺利上市,市场空间将十分广阔。
总的来说,未来伴随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完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群体数量基数大和政策推动等原因,中国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药企、资本也将不断入局,推动国产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加速获批上市, 给国内相关患者带来更多新的药物选择。
02
美资靠砸钱盘踞第一
据IQVIA艾昆纬中国医院药品统计报告,2022年第四季度医院用药主要产品前三位是辉瑞舒普深、石药恩必普、扬子江加罗宁。
舒普深(头孢哌酮舒巴坦) ,属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复方制剂,其单方头孢哌酮1982年在美国上市,而后或因耐药及不良反应已被退市,复方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由于溶血性副作用和稳定性较差,在其原产国美国至今未被FDA批准上市。1994年,头孢哌酮舒巴坦由大连辉瑞公司以商品名“舒普深”引进国内供应临床使用。由于每年花费巨资进行推广,由美资主导的头孢哌酮舒巴坦2021年销售额为64.67亿元,2022年可能突破70亿元(辉瑞占据超80%市场份额)。
恩必普,2005年正式获批上市,成为继青蒿素和双环醇之后中国第三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2021年销售额65亿元,2022H1医院销售额24.5亿元。
加罗宁(地佐辛注射液),用于使用阿片(鸦片)类镇痛药物治疗的各种疼痛,原研药由Wyeth-Ayerst实验室研发,2000年在美国退市,后经扬子江和天津药物研究院重新开发,2009年国内获批上市。2021年销售额73.34亿元,2022H1医院市场销售额31.28亿元。
中国医院用药前三位长期由以上三种产品把持,获批年代都较久远,并且舒普深、加罗宁一直存在滥用质疑。
随着国内生物科技行业崛起,临床数据可靠、针对广泛未满足需求的BIC创新药可望角逐药王。
天花板有多高?
2022年新出的创新药医保简易续约规则,实际对大单品放量形成牵制:首次医保谈判的价格就是天花板,以后只降不升;销售额越大、放量速度越快,价格降幅越大;新增大适应症,价格降幅将更大。
医保基金年均支出超过40亿元的大单品,新增适应症后最大价格降幅可能达到44%。
结合医保报销比例,大单品销售额达到50亿元后,向上动能将急剧衰减。
自费意愿较强的减重药可能会狂飙不羁。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降糖+减重适应症)2022年销售额达109亿美元,跻身全球药品(非新冠)销售额 TOP10。而礼来替尔泊肽(Tirzepatide)在糖尿病适应症上已头对头击败司美格鲁肽,2022年5月中旬才获批上市,首年销售额达到4.82亿美元,随着对代谢领域大适应症的全覆盖,可望成为下一个全球药王。
替尔泊肽上市后销售爬坡速度超过司美格鲁肽,分析师最乐观预测是2032年成为首个年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的药物。
因为这个预期,2022年营收285亿美元的礼来,市值超过营收1003亿美元的辉瑞。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减肥适应症,去年8月完成中国III期临床。礼来替尔泊肽肥胖适应症,今年2月中国III期研究成功。
两家国内药企有先发优势。华东医药利拉鲁肽注射液降糖和减重适应症有望年内获批。信达生物GLP-1/GCGRO双重激动剂mazdutide(IBI362) 临床数据与替尔泊肽相当,中国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入组,有望在年内提交上市申请。
在诺和诺德原研药利拉鲁肽之后,紧随至少13家国产生物类似药,在诺和诺德原研药司美格鲁肽之后,紧随至少8家国产生物类似药。减重市场有点卷,但无论外资、国产,中国版药王很可能从此诞生。
礼来市值超过辉瑞,还说明一个逻辑,新冠药物是一次性收益,但减重药不是,停用后可能反弹,有复购率,而且世世代代从来不缺胖子,或自以为很胖的妹子。
2020 年常见自身免疫疾病中国患者人数(万人)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荣昌生物招股书,云顶新耀招股书,平安证券研究所
03
自免巨人正在苏醒
药王修美乐在中国遭遇滑铁卢。
2018年,修美乐在中国样本公立医院和样本连锁药店的销售额分别仅有2120万元和1460万元,侮辱性极强。
患者基数庞大,服药周期漫长,但自免药物一直未能进入PDB样本医院治疗大类TOP10。但自免在欧美一直是仅次于肿瘤的大市场,2021年全球药品销售额TOP100合计4519亿美元,其中自免药物为 794亿美元,占比18%。2022年全球药品(非新冠)销售额 TOP10,自免药物占3家,依次为Humira(修美乐)212.37亿美元、Stelara(乌司奴单抗)97.23亿美元、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87.31亿美元。
国内自免市场冰封的原因,以修美乐为例,主要适应症为类风湿关节炎,2018年在我国的中位中标价接近8000元/支,一年需花费近20万元,患病人群又以支付能力弱的老年人居多,忍痛能力堪称全球第一。
但中国庞大的自免市场有唤醒的迹象。
度普利尤单抗(达必妥)2020年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每支6666元,2021年3月1日纳入医保后降价为每支3160元,还能再报销75%,患者仅需自付每支790元。
然后,我们看见一个漂亮的爬坡曲线,度普利尤单抗中国销售额,2020年1亿元,2021年5亿元,2022年18亿元,还只是依靠单适应症特应性皮炎。
放量非偶然,银屑病生物制剂乌司奴单抗(可善挺)中国销售额,2020年5亿元、2021年15亿元、2022年35亿元(分析师预测值)。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3月1日纳入医保后自付仅需200多元。
除医保支付环境改善外,继续深挖逻辑,特应性皮炎中国患者人数达6740万,是类风湿关节的10倍,并且高发于中青年。银屑病中国患者人数660万,40岁以前发病的人群占比67. 65%。中青年消费意愿强,支付意愿高。
新靶点自免药物IL-4Rα(度普利尤单抗)、IL17(乌司奴单抗)把中国自免市场盘活了。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30年中国自免生物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0亿美元,其中市场空间最大适应症为特应性皮炎(AD)。
康诺亚生物CM310为国内最领先的国产IL-4Rα单抗,预计2023H1特应性皮炎适应症报产,2023H2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应症报产。
目前,全球仅有一款IL-4Rα 单抗上市,即赛诺菲和再生元共同开发的度普利尤单抗。
CM310比度普利尤单抗具有潜在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主要终点方面,CM310 在治疗AD 的中国 Ib/IIa 期试验中,有77.8%的患者在第43 天时达到 EASI-75;而度普利尤单抗在治疗 AD 的中国 III 期试验中,仅有57.3%的患者在第 16 周时达到EASI-75。在次要重点方面,度普利尤单抗有 26.8%的患者达到 IGA 评分为0 或 1,而 CM310 有 33.3%的患者达到 IGA 评分为0或 1,并且在第 43 天时比基线降低至少 2 分。
中国的特应性皮炎患者预计2030年增至8170万例,市场规模43亿美元,其中儿童及青少年患病率最高达到20%。CM310针对儿童及青少年中重度AD的临床也在推进,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中国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发病人数预计2030年可达2250 万人,市场规模15亿美元。
国内尚未有生物药获批CRSwNP适应症,CM310有望成为中国第一个治疗 CRSwNP的IL-4Rα 单抗。
康诺亚TSLP单抗CM326,临床进度位于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可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中重度哮喘、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过敏性疾病,有望与CM310产生协同效应。
预计康诺亚未来的商业化会集中在皮科和鼻科两个科室,因为有大适应症和广泛的患者人群,属于蓝海市场,如果能把鼻科和皮科卖好,峰值破百亿都是有可能的。
诺诚健华在BTK和Tyk2抑制剂自免领域领先。
TYK2是自身免疫病潜在重磅靶点,JAK抑制剂被视为药王修美乐的替代者,而TYK2又被认为是JAK抑制剂的下一站。作为JAK家族成员之一,TYK2可最大程度减少前两代JAK 抑制剂的潜在副作用。
TYK2 抑制剂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从两个事件得到验证。武田制药去年底以40亿美元首付加20亿美元里程金收购Nimbus TYK2抑制剂NDI-034858。BMS去年9月获批上市全球首款TYK2抑制剂Sotyktu,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预计销售峰值会达到40亿美元。诺诚健华拥有国内最强、最快的TYK2 抑制剂组合,靶向TYK2的结构域JH1的ICP-332,特应性皮炎(AD)II期试验结果今年公布,预计2025-2026年获批上市。靶向JH2的ICP-488将分别进行针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炎症性肠病的开发。
自免池大鱼大,等待蹦出一个药王。
文章来源: 阿基米德Biotech,制药网,动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