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掀起“出海抢单潮”,国内光伏何以畅销海外?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工业热回收网

光伏出口何以成为中国外贸的“新名片”?中国光伏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显著、对全球能源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1、稳外贸、促经济,光伏产品成为出口增长点

包机出海、组团抢单——去年底以来,国内多地掀起“出海抢单潮”。

作为“出海团”的一员,天合光能签下了不少大订单,预计占2023年公司总销售额的30%到50%。不同于传统商品,天合光能卖给海外客户的是用于发电的光伏产品。

近些年,中国出口的产品不再局限于服装、手工制品等低附加值品类,更多高技术产品持续涌现,光伏就是其中典型。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说,去年,以电、光、锂“新三样”即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的出口为代表,中国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

2、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具体包括啥?

“我们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光伏组件,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客户。2022年公司在全球的光伏组件出货量就超过了44GW。”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总监魏添说。作为全球第一个组件累计出货量超过100GW、N型高效光伏组件出货超过10GW的公司,晶科能源多年位列全球组件出货量冠军,“相当于全球每10块安装的光伏组件中就有1块来自晶科”。

光伏组件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几大类别之一,此外还有硅片、电池片等。“从以往的市场表现看,组件在光伏产品出口中一直占据较高比例。去年,硅片、电池片出口量也有了明显增长。可以说,光伏产品出口已经成为中国稳外贸、促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说。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其中,光伏组件出口量约153.6GW,同比增长55.8%,出口额、出口量均创历史新高;硅片出口量约36.3GW,同比增长60.8%;电池片出口量约23.8GW,同比增长130.7%。

3、持续提升出海竞争力

“2018年,我们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在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成立分公司,前期以电力工程和设备配套项目为主,有效带动自身施工能力消纳和设备出口。2021年起,正式启动东南亚地区光伏项目投资。”南国能源光伏投资总经理黄伟达认为,得益于东南亚丰富的光照资源和较高的能源价格,该地区用户希望通过安装光伏降低用能成本,需求不断提升。“随着东南亚光伏产业迎来投资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普瓦登·桑托恩维特表示,未来希望中国企业继续深度参与泰国光伏市场。“我们希望在与中国企业交流、学习、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光伏企业管理技巧等,切实促进泰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中国能建国际集团副总裁、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秘书长叶晖表示,绿色产业已成为全球重要投资领域,清洁低碳的能源是世界能源发展的新增长极。“要开发好海外市场,就要立足各国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知识能力、管理和资本差异,充分发挥各国自身优势,加强国际合作。”

戴丹认为,我国具备非常完备的光伏产业链,这是支撑企业出海的基础。“不管是技术、设备,还是装机规模和产能,我国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也具备在海外投资的能力。希望国内光伏企业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联合中外资本强化在投融资方面的优势,持续提升出海竞争力。

4、不断拓展全球市场

新年开启,“光伏人”忙着继续扩大海外布局。

张坤告诉记者,协鑫集成将加快光伏组件出口,争取跻身全球出货排名前十的一流企业队列。“今年组件出口计划达到15GW,明年‘冲’到30GW。我们也会继续专注于技术研发,做好上下游配套联动。”

“我们的N型旗舰产品TigerNeo组件在欧洲为主的海外市场刮起了一阵‘N型旋风’。目前晶科能源已经建立起超过35GW的全球最大N型产能,今年N型组件将成为公司出口的主打产品。”魏添说。

活力足,压力也不小。伴随中国光伏产品出海步伐加快,不少挑战也摆在光伏行业面前:一些国家设置贸易壁垒,制约中国光伏产品入市;还有的地方强调加强本土供应,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光伏出口。如何看待“危”与“机”?中国光伏企业这样回答:发挥优势、加强协同、持续钻研。

一名业内人士认为,做好“本地化”战略尤为关键。“在一些国家,各地政策、法律有差异,中国企业要成功出海,必须充分理解当地政策、入市要求等。打造本土团队、强化合规意识是进入当地市场的关键要素。”

在魏添看来,中国光伏产业之所以能在全球获得主导地位,正是因为长期坚持技术创新。“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在PERC、TOPCon、HJT、IBC等高效晶硅电池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半片、双面、叠瓦、多主栅、大尺寸等技术相继成熟并推广应用,各类关键设备和主辅料国产化水平也逐年提升。在这些先进技术工艺支撑下,光伏电池量产效率和光伏组件功率不断提高,单位生产成本和下游系统成本大幅下降。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建立了包含上下游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中国光伏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领先的产业规模和难以撼动的效率、成本优势。”

放眼长远,在化石能源价格波动、多国提出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因素助推下,光伏产业将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即便硅料价格偏高推动组件价格上涨,去年光伏出海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足以证明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在全球具备明显的竞争力。完备的产业链、技术创新正是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时璟丽说,“持续推动光伏产品出海,仍要继续专注于技术研发,发挥成本、科技创新等多重优势,为全球市场提供清洁、高质量的中国产品和中国方案。”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能源报

进入“光伏”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