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冰箱行业:从筚路蓝缕到巨擘齐发,2022行业格局出现三种变化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工业热回收网
秋意凉,市场亦不暖,走过销售旺季的冰箱市场直叹今年又是消费疲软、波澜不惊。上游成本不断增加、终端市场需求不振,种种压力之下,冰箱行业唯一庆幸的是,现代家庭大抵还是需要一台冰箱的,只要时机把握得当,完成产品的转型升级,让智能时代的冰箱从厨房走向家庭中心就有望安享市场蓝海。
家电行业增速放缓叠加健康消费兴起,作为现代家庭一年四季必备家用电器的冰箱,技术迭代和渠道变革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影响正进一步凸显,竞争已进入一个新的进程,一边在高端市场力推“黑科技”,一边在下沉市场让利深耕,行业集中度较高的好处在于,冰箱企业有实力搭上智能化的快车“破冰”市场。
多年以来,中国的冰箱行业发生了哪些的变化呢?2022年的行业格局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冰箱里藏着生活的模样
20世纪以前,还处于各种原生状态的冰箱尽管操作繁琐、用法单一、容量有限,极为不好使,但用来保存食物的功能已经深入人心。20世纪20年代起,被科学家和企业家联手研发、升级为具有普适性的、适用于现代家庭居室的电冰箱,生产数量激增,导致价格大降,人们的生活由此变得便利。家庭存储的时鲜食物变多了,被解放出来的家庭主妇的自由时间增加了,许多生活享受(需加冰块、冰屑操作之类)也可以轻松实现。上世纪40年代,85%的美国家庭都有了机械冰箱,普及率极高。在经历了战争荼毒的欧洲,冰箱的普及速度也很迅速,很多厂商将冰箱作为重点发展的方向,涌现出诸如意大利Smeg等知名品牌。渐渐的,冰箱和电视一样,成了现代家庭的标配家电,以及全球时尚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及至当下,“吃货的人生需要一台好冰箱”、“人不可貌相但可以看冰箱”、“隐藏在冰箱里的细节”、“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冰箱”……这类略带矫情的鸡汤文字的背后,是冰箱成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必备器物的事实。
中国冰箱行业,筚路蓝缕到巨擘齐发
1956年,北京雪花冰箱厂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冰箱——单门的雪花牌冰箱;70年代,万宝从新加坡引入国内第一条电冰箱生产线;80年代,合肥第二轻工机械厂(美菱前身)转产家用电冰箱,其他厂家也逐次开始了冰箱领域的掘进。随后,在国内市场拼杀成长起来的冰箱企业开始了全球市场的征伐,成为中国制造输出的重要产品品类。
在家电行业,注重品控与重视技术研发的企业相对发展顺畅,尤其以当年一锤子“砸”出口碑的海尔最为典型。数据显示,海尔、美的、容声、西门子、美菱五大品牌占据了线上、线下8成左右的市场份额,行业品牌集中度较高,中小品牌面临不小的生存压力。
受益持续的支持家电大宗消费政策刺激,家电产品更新换代率稳中有升,近3成的消费者有意向将家中的家电产品高端化,有近5成的高端消费者愿意以万元上下的价格购买冰箱。而2000元以下甚至更低价格段的冰箱也并未完全失宠,性价比高的产品在下沉市场有着非常可观的销量,市场两极化趋势明显。
但冰箱市场的整体不振却也是事实,受疫情冲击与经济形势、产业环境等因素影响,今年一、二季度的冰箱产量均同比下降,如今已近一年尾声,今年的总产量降幅可能为近几年最高值,销量和销售额也将走低。事实上,冰箱市场需求端的疲软自2017年就已经显现,整体下滑趋势未有减缓迹象。
与部分产业领域内需遇冷外销火热不同,今年冰箱出口数量也呈下降趋势让业界感到忧心,今年1-8月冰箱出口4043万台,同比下降近16%,中国冰箱出口连续12年增长的记录有被终止的可能,虽然是全球经济下行所导致,但仍可能引发相关品牌更改海外营销政策。
智能提质,从厨房到家庭中心
消费者购买冰箱的初始目的是为了延长食物的保存期,以期吃到新鲜、卫生的食物,这样的惯常思维决定了容量大小和保鲜技术是否突破是各大品牌必须正视的问题。大容量产品明显走俏,近两年来或有囤物需求助推,大容量冰箱销售明显走高,今年主要冰箱品牌不乏500L以上的主力产品推出,还出现了630L、650L这样的超大容量产品。
这些年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下,家电消费产业已经进入互联互通时代。消费者在选购冰箱时,保鲜技术、杀菌除味功能、变频静音技术是硬指标,智能操控系统则是占比逐渐走高的加分项。业界公认,健康是冰箱行业增长爆发的新风口,而冰箱智能化生态圈正成为继风冷、变频之后的下一个风口。
在传统的彩电、空调、洗衣机、冰箱家电“四大件”里,冰箱的智能化普及度最低,智能新品寥寥,渗透率增长缓慢,且产品同质化严重,“伪”智能化明显,消费市场对智能冰箱的接受情况并不如预期乐观。
好在整个行业已经意识到智能的增幅作用,正以最高的增速追赶。从储鲜硬件到智慧厨房全场景,从本就24小时不断电又配上了大屏显示的冰箱有走出厨房成为家庭新中心的潜质。主流冰箱品牌纷纷加码智能化转型,布局产品的深度智能化,以此作为拉开同行差距的突破口。
2022行业格局出现三种变化
一直以来,海尔冰箱是当仁不让的霸主,美的冰箱位居第二。然而2022年冰箱行业的走势出现三种变化,容声冰箱加速给美的冰箱带来了压力。
容声冰箱紧追美的,线下渠道已经超过美的。线上渠道虽然美的暂时领先,但美的销量与销额却是“双降”,而容声依然保持正增长.
2022年冰箱市场的整体销售额规模在993亿元左右,销售量在2910万台左右,分别同比下跌1%和6%。未来发展趋势方面,一级能耗的冰箱零售额占比连年扩张,说明节能环保是冰箱产品的大势所趋;同时,大容量冰箱也成为市场主力。
尽管挥别2022年还有两个多月,还不能完全判定冰箱行业的全年走势,但根据奥维罗盘2021年12月27日-2022年10月9日的销量变化,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一是行业向下增速缓,头部品牌挥战旗。
疫情常态化之下,冰箱成为2022年最受关注的家电品类之一,但冰箱市场依然增长乏力,呈现出“量额双降”的态势。根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冰箱市场零售量规模为1507万台,同比下滑5.5%;零售额规模为456亿元,同比下降3.4%。
虽然2022年上半年冰箱市场整体不振,不过细分市场依然亮点突出,不少龙头企业在布局高端产品及和价值输出,也在转型升级战中掀起一股浪潮。
海尔冰箱长期霸榜,已经成为行业的风向标。从奥维罗盘(2021年12月27日-2022年10月9日)的数据分析,海尔冰箱线上线下仍然有巨大的优势,美的容声分列二分。
在行业整体低迷时,三者对于冰箱行业的引领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海尔冰箱作为龙头企业,成为冰箱行业的风向标。
二是容声追赶战鼓响,美的回望压力大。
长期以来颇为稳固的冰箱市场竞争格局出现了一些排名变化,行业数据和榜单予以了充分的答案。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12月27日-2022年10月9日)线上市场,无论是销售额还是销售量,海尔、美的、容声都位列前三,其中销额市场占比分别为40.22%、15.77%、12.35%;销量市场占比分别为31.36%、13.48%、10.27%。
可以看出在行业top3中,海尔冰箱线上市场无论销额和销量都占比在30%以上,而美的、容声市场份额则在10%-15%左右,可以说是断层性的领先。
美的与容声也出现了一丝微妙的变化,无论是销量还是销额,容声和美的的差距都在3%之内,差距微小。但线上销额容声同比上涨0.33%,美的同比下跌0.89%,销量两家齐跌但容声跌幅比美的小很多。可以看出在线上市场,容声后起发力凶猛,美的第二名的地位岌岌可危。
三是容声线下马蹄疾,美的榜二再易位。
同样是奥维罗盘(2021年12月27日-2022年10月9日)的数据,线下市场出现了新的格局。海尔依然是第一,销额占比35.95%,销量占比39.85%,一骑绝尘的王者。容声超越美的成为线下市场的第二位,美的位居第三。
先看看线下的销额情况。容声占比13.52%,美的占比12.98%,虽然二三位差距不大,但容声同比上涨0.62%,美的同比下跌1.22%;线下销量情况也是如此,容声占比11.81%,美的占比11.06%,但容声同比上涨0.29%,美的同比下跌1.35%。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美的是冰箱线下市场TOP10里唯一量额齐跌的品牌,从第二跌到第三确实不冤。
虽然距离2022年结束不到三个月时间,双11还有一波重要的电商大促,但从线下渠道看,容声冰箱肯定会全力以赴。一方面是守住线下渠道第二的位置,另一方面则以多种方式和手段提升销量继而狙击美的。
眼下冰箱行业三强类似于空调行业格力美的与海尔的局面。在空调行业,美的与格力互有涨跌,在双方缠斗中海尔空调却连续多年市场份额增长,他们的份额一定程度上被海尔吞噬。
冰箱行业海尔稳如泰山,容声与美的互有涨跌背后,压力更大的其实还是美的。一方面是美的冰箱线下渠道降幅超过容声,如果被容声连续压制,对美的冰箱来说,追赶者的角色会更有强压。目前在冰箱行业的技术迭代方面,容声美的旗鼓相当,比拼的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和购买意愿。
风头正劲的容声冰箱一旦打开市场缺口,或有更强的执行力。另一方面,如果把海信冰箱和容声冰箱累计计算,同为海信集团旗下的品牌,那么容声+海信已经超过了美的冰箱的市场份额。
美的冰箱做得足够好,然而容声势头更猛。狭路相逢勇者胜。在新的科技环境、消费环境下,冰箱行业也迎来了一些变革的契机。此次数据总结不难预测出2022年冰箱行业的总趋势:海尔依然稳坐第一,容声和美的厮杀不止,但容声更有后劲儿争夺第二。
2023年或许是美的冰箱的攻坚之年,或在线上线下渠道全力阻止容声冰箱,否则一旦被容声全面超越,则容声冰箱会跃上新的台阶。对美的冰箱而言,压力会更大。
文章来源: 观剡财经,蓝科技,头号黑喵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