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疫双重打击下,上半年水泥产量创11年来新低,进入旺季后各地水泥行情如何变化?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工业热回收网
今年上半年,频繁降价、库存满溢、需求不振,成为水泥市场的主旋律。尽管多地夏季错峰生产力度不减,但下游需求不佳情况下,水泥价格同比下行,产量也不及去年同期。
水泥市场旺季临近,近日部分地区企业也陆续宣涨,不过分析人士认为,需求不振情况下,水泥涨价空间有限,全年盈利水平将弱于去年。
价格不断下行的同时,水泥产量也不及以往。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6月水泥产量为1.96亿吨,同比减少12.9%。1~6月累计水泥产量为9.77亿吨,同比下降15%。
2022年上半年,9个省市水泥产量同比降幅超20%,吉林降幅达到45.68%,上海、黑龙江、贵州、北京降30.92%,下降幅度居前。
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数字水泥网总裁陈柏林分析,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创11年来新低,市场需求同期明显减少,供需关系严重失衡。
从月度走势来看,一季度,受疫情多点扩散和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工程项目资金不足,施工恢复缓慢的影响,叠加疫情管控严格,道路运输不畅,市场需求整体低迷,导致一季度全国水泥产量同比出现两位数大幅度下滑。二季度本应该呈现传统旺季行情,但受疫情复发地区管控依旧较为严格,道路运输不畅,人员流动受限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房地产低迷持续,水泥产量下滑幅度扩大,尤其是4、5月份单月水泥产量同比增速下滑至-18.9%和-17%,为历史同期最低水平。
房地产行业影响水泥行业需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全国累计水泥产量7.83亿吨,同比下降15.3%。5月,全国单月水泥产量2.03亿吨,同比下降17%。
疫情对水泥行业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据数字水泥网消息,4月份,由于全国多个疫情复发地区管控严格,水泥需求恢复受阻,尤其是道路运输不畅,同时受资金短缺影响,工程项目开工率偏低,水泥市场呈现旺季不旺行情,单月水泥产量同比大幅下降,不足2亿吨,为近十年同期最低水平。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琦说,就水泥行业的需求而言,和10年前相比意义并不是很大。今年水泥行业的需求下降应该与最近几年、特别是去年同期相比,这样比较起来,今年的下降幅度比较明显。
“由于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景气度已经处于一个下降通道当中,使得水泥行业的需求出现了下滑,而疫情则加剧了这种下滑的速度。”中国水泥网分析师李坤明告诉证时报记者。
王琦也持相同观点。据王琦介绍,水泥行业面向的下游领域相对单一,尤其是和房地产行业以及基建等领域投资增速对水泥需求而言具有决定性作用。去年开始,国内房地产施工面积已经出现下降,按照常理而言,水泥需求自然也应该出现下滑。但是受到燃料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却将水泥价格推升到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
“今年2月,国内水泥价格一度出现上涨,但是上涨的时间持续不到一个月即开始掉头下跌,并且之后的下跌幅度较大。从水泥行业今年年初至今的整体需求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回落水平在1至2成。”王琦表示。
在房地产行业整体景气度欠佳的情况下,外界一度期望大基建能够补上房地产行业给水泥行业带来的需求缺口。“大基建投资虽然在今年上半年有所发力,但是对冲不了房地产行业给水泥行业带来的需求缺口。”李坤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王琦认为,水泥需求跟随房地产投资的节奏在变化,基建投资虽然也占有较大比重,未来甚至会成为水泥需求的第一大组成部分,但终究只是对房地产需求下降起到一个对冲作用,并不会产生根本性改变。而且大基建的投资周期长,如果大基建对水泥的需求量能够上来,可能会缓解房地产导致的水泥需求下降,但是要完全将房地产行业给水泥行业带来的需求缺口补上,可能性还是比较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央行在现阶段是以加息为主,国内货币宽松空间相对有限。一旦资金面趋紧,则包括房地产、基建投资等可能都会受到影响。”王琦说。
水泥行业面临最困难时刻
新天山水泥党委书记、总裁肖家祥前不久公开表示,受疫情影响,水泥行业经历了六年来最困难的上半年,需求大幅下滑挫伤了行业信心。
二季度全国各区域几乎无一幸免,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水泥价格环比全部下跌,跌幅有所不同,南部市场跌幅明显大于北部市场。北方市场经历过需求大幅下滑,有了一定的应对方法,也不会产生恐慌,情况可控,因此面对需求大幅下滑的情况,北部企业在心态上的接受程度比南方企业要好。
反观南方市场的需求大幅下滑是从未经历过的,2022年上半年,我国南部区域15个省份中,有11个省份的水泥产量降幅是21世纪以来的最大降幅。涉及面之广,下降幅度之大,历史罕见。这也导致了南部企业的市场份额产生了变化,进而产生了价格过大波动,局部竞争更是惨烈。
陈柏林认为,我国水泥市场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一个成熟的市场,价格不应该有过多频繁的波动,应是根据季节周期性变化适度调整。
下半年还要在供给侧下功夫
面对水泥企业满库存,下半年应该如何改善?陈柏林表示,从数据上看,6月份房地产数据有所回暖,传递到水泥行业需要一些时间,但继续恶化的概率低。此外,全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7.1%,随着我国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作为经济稳增长重要抓手的基建投资稳中有升,因疫情等不可控原因压制的工程逐渐动工,8月份还会有所增长。
从产能变化来看,北方基本上没有新点火的生产线。南方新投产的生产线有相当部分是从北方置换来的产能,对区域而言就是相对新增。在南部市场萎缩情况下,新点火生产线对市场冲击较大,对存量企业和新进入企业都是挑战,在份额的争夺上需要再平衡。
下半年市场仅靠需求拉动达到稳增长是不够的,还需要在供给侧下功夫,利用各地区出台的政策调整供给是关键。金隅冀东水泥相关人士说,今年在京津冀、山西、内蒙古等核心市场,没有出现类似南方地区竞争激烈的市场,稳定在合理水平,主要得益于坚定不移地执行错峰生产政策。错峰生产是具有综合效应的产业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让企业有能力加大在环境保护、智能化建设、绿色矿山建设、科技创新、强链补链方面的投资,推动行业“双碳”目标尽快实现,也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
错峰生产仍是水泥行业未来发展抓手
王郁涛指出,面对行业的严峻局面,任何一家企业不可能独善其身,国家利益至上,稳经济是当前国家发展的大局,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抓好区域统筹刚性错峰停窑是摆脱行业困境唯一措施。
从水泥行业整体情况来看,错峰生产仍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抓手。水泥行业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怎么调结构、去库存,是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按照市场方法,完全由企业自身来调节,会对社会稳定产生较大影响。最好摸索出一套去产能、调结构的措施,将水泥行业的运转率回归到合理空间。而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仍是重要的手段,否则也容易将行业带入无序竞争的泥淖。
国家一直强调反垄断,实际上在市场环境中还有低价倾销的问题,这部分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任何一个产品在合理的成本空间内以低价销售是可以的,但是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就属于倾销。低价倾销违背企业生存原理及价值规律,对已经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
在当前水泥行业供需失衡,市场竞争逐步白热化的形势下,防止低价倾销、避免恶性竞争是当前行业发展的应有之义。而且,近年来水泥成本上升很快,尤其是近几年煤炭和钢铁的价格均有大幅度上涨,但是水泥的销售价格却没有那么大的变化,这是极其不合理和不正常的。因此,在当前水泥行业经济形势困难的情况下,用好错峰生产抓手,是维持产业健康发展所必要的。
下半年开启涨价模式
进入7月后,部分地区尝试提涨价格。
据中国水泥网,近期全国各地需求价格弱稳运行,其中南方雨水天气有所减少,部分地区需求略有好转,华东长三角市场开始尝试推涨价格20~30元/吨。中部地区河南主要厂家也在7月16日对全省通知上调水泥价格30元/吨,但实际成交价仅落实10~20元/吨左右。
“虽然目前部分区域在尝试涨价,但压力依然很大。库存是一方面问题,即使库存降低,需求不好依然无法支撑价格上行。”王琦称,虽然目前很多地区错峰停窑力度较去年更大,但需求不振情况下,今年水泥企业库存依然高于去年同期。目前熟料库容比在73%左右,而去年同期是60%左右,部分地区目前是满库状态。
价格低位运行,部分地区水泥企业已出现亏损。虽然上半年全国水泥均价略高于去年同期,但由于煤炭成本大幅上涨,拉高水泥生产成本,行业效益下降明显。预计上半年行业效益同比下滑幅度接近50%,南部省份企业效益下滑幅度会更大。
对于下半年,陈柏林认为,行业最困难时期或已过去,量价均有反弹基础。下半年随着各地疫情防控缓解,政府将会重新聚焦稳增长,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基建投入将持续加大,超跌的需求将有所修复,支撑水泥需求提升,同时考虑到房地产新开工仍然较弱,预计下半年水泥需求同比持平或有小幅增长。
他认为,6月水泥价格超跌后,7月各地区水泥价格将筑底,随着下游需求逐渐好转,以及7-8月企业加大执行错峰生产力度,刚性错峰、精准错峰,将促使库存下降,预计水泥价格也将会陆续迎来修复性上涨。
卓创分析师王琦认为,近期水泥企业尝试涨价还是因为成本压力大,企业存在亏损情况,价格已经见底。但是这种情况下,涨价后能否落地,能否持续,还需要观察。没有需求支撑,涨价空间也非常有限。虽然去年下半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但同期水泥价格也涨幅明显,因此全年行业盈利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对比来看,今年行业盈利情况肯定不如去年。
【全国各地水泥市场行情】
全国各地需求价格弱稳运行,其中南方雨水天气有所减少,部分地区需求略有好转,华东长三角市场开始尝试推涨;北方地区需求相对偏弱,西北部分地区有意推涨。
具体来看,市场需求稳定,出货量维持在6-8成上下,库存压力不大,华东长三角市场开始尝试推涨价格20-30元/吨。
中南地区局部市场需求略有好转,水泥价格整体趋于平稳。
西南地区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四川、重庆、云南局部地区报价仍有小幅下跌。
全国各地市场具体情况:
华东地区
江苏:近期江苏地区市场终端需求有所回升,企业出货量走高,库存有所下滑,加之前期价格已降至相对低位,下游搅拌站囤货增多。
为提升盈利,22日起苏锡常及南京地区一些企业率先通知上调水泥价格20-30元/吨左右,区域其余同业预计近几日跟进上调预期较大。
此外,据悉近日盐城地区部分企业对袋装价格通知下调20-30元/吨,散装价格暂未调整。
浙江:近日浙江地区气温略有下降,施工进度有所恢复,企业出货量能达6-8成左右,加之一些熟料线停窑检修,整体库存中低位运行。
水泥价格方面,省内一些主要企业计划近日对全省通知上调水泥价格20-30元/吨左右,预计25日前后全省或迎来一轮普涨,具体情况待观察。
安徽:高温天气影响,安徽芜湖地区市场需求一般,库存有所走高,加之部分企业挂牌价格偏高于周边市场。
19日前后芜湖地区一些主要厂家通知下调高标散装水泥价格30元/吨,周边铜陵、池州价格暂稳。
此外,受周边南京地区水泥价格推涨带动,近几日马鞍山、滁州等地水泥价格或有上调的预期。
福建:持续高温天气影响,福建地区市场需求仍不理想,企业出货量偏差,虽有熟料线停窑检修,但整体库存压力依旧偏大。
近几日福建地区一些企业成交价格继续暗降10-20元/吨,部分企业成本压力大,价格暂未跟进。此外,据悉7-8月福建地区熟料生产线将继续错峰停窑20天,或能达到稳价的作用。
山东:高温及阴雨天气影响,山东地区一些工地施工受限,终端市场需求偏弱运行,仅部分重点工程正常发货。
16日起山东全省多数熟料生产线开始错峰停窑,停窑率约达七成上下,库存有明显下滑。
水泥价格方面,周内中南部地区价格普遍降后趋稳运行,沿海烟台、威海、潍坊等市场一些厂家成交价格仍有下调10-20元/吨左右。
江西:江西地区终端市场需求未见明显好转,企业出货在4-6成左右。
水泥价格方面,14日-19日南昌、新余地区厂家陆续下调水泥价格20-40元/吨左右,其中南昌地区仅下调散装水泥价格20元/吨。
此外,江西地区企业计划8月继续错峰停窑10天。
中南地区
河南:16日起河南地区主要厂家对全省通知上调水泥价格30元/吨。
但据目前市场反馈来看,周内河南地区雨水天气影响,需求略有下滑,且涨后下游拉货明显减少,企业库存压力依旧偏大。
本轮企业报价虽有上调30元/吨,但实际成交价仅落实10-20元/吨左右。
湖北:近期湖北地区受高温及雨水天气影响,部分工地停工,市场需求下滑,企业库存压力较大。
本周湖北水泥价格变动不大,省内大部分市场价格已触底,虽然长三角地区熟料价格上调,但湖北厂家暂无调整水泥价格的意向。
湖南:近期湖南地区雨水天气略有减少,市场需求量一般,企业库存多在中高位运行。
水泥价格方面,18日岳阳地区水泥价格下调20-25元/吨,大部分地区出厂价格处于中低水平,需求总体平稳,多数厂家错峰停窑,供需处于平衡状态。
广东:近期广东地区雨水天气减少,但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部分工地施工进度放缓,整体开工率较前期上升不明显。目前企业库存仍在高位,销售压力较大。
水泥价格方面,5月以来持续下跌已降至低位,本周珠三角地区部分市场报价仍有20-30元/吨下浮,其他市场变动不大。
广西:广西地区受疫情反复影响,防控加严,水泥出货受阻,部分工地停工,市场需求销量低迷。多数企业库存仍在高位,销售压力较大。但前期水泥价格持续下跌后,多地价格已降至低位,本周报价相对稳定,整体行情弱稳运行。
西南地区
重庆:受夏季高温天气影响,工地开工率不足,市场需求销量疲软,企业出货不佳。
本周重庆地区部分厂家报价继续下浮30元/吨,7月以来累计降幅50元/吨左右。目前整体市场价格水平已触底,为提升盈利,区域部分厂家有意推涨水泥价格,具体情况有待后续跟踪。
四川:高温天气持续,一些工地施工时间减半,进度放缓,整体市场需求仍旧偏弱运行。部分企业库存长期处于高位,压力较大。
为提高出货量,7月19日前后,四川德阳地区部分企业暗中下调水泥价格10-30元/吨左右,周边市场报价相对平稳。
云南:云南地区局部市场受项目开工带动,需求略有上升。但省内整体市场需求依旧偏弱,企业出货情况较差,库存高位承压。
德宏州地区部分厂家继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下调水泥价格90元/吨后,本周部分厂家报价继续下调30元/吨左右,其他市场暂无明显变动。
贵州:贵州地区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企业出货在4-5成左右。大部分企业库存高位承压,熟料线继续停窑。
省内水泥价格基本已降至低位,部分已亏损,本周报价维稳。
西藏:近日,西藏自治区建材工业协会发布《关于全面取消32.5强度水泥生产销售的通知》,在全区水泥行业企业范围内,全部停止32.5所有标号强度水泥的生产,7月25日全面停止销售。
水泥价格方面,西藏地区本周报价暂稳。
华北地区
京津冀:高温持续需求疲软,加之周边外来低价水泥进入,北京地区市场价格偏乱,有继续松动的可能。
天津地区周内略有小幅度跟进下调。河北地区石家庄,邯郸本周下调30-40元/吨,企业出货在常态6-7成,部分处于错峰停产状态,但面临周边同业低价水泥冲击,价格维稳略有压力。
山西:市场淡季,停窑进行中。近期朔州地区部分厂家价格跌至340元/吨左右。目前企业库存普遍持续在高位。
内蒙古:部分企业开始停窑错峰,或起到稳价的同时缓减库存压力。周内大厂挂牌报价依旧坚挺,但一些实际成交价格存在暗降迹象。
西北地区
陕西:7月中旬陕西关中地区水泥价格尝试推涨,但据悉目前市场仍处于淡季,加之雨水天气影响,需求销量普遍不高,当地企业观望心态较多,本次推涨实际落实情况有待继续观察。
甘肃:传统淡季,市场需求销量不乐观,本地库存高位运行,加之周边市场水泥价格下调影响。
为提升销量,中旬以来甘肃平凉、陇南、天水地区一些主要厂家通知下调水泥价格20-30元/吨左右,其余同业或将陆续跟进下调,省内其余地区报价暂无明显变动。
宁夏:近日宁夏地区一些企业虽有意尝试推涨水泥价格20-30元/吨,但终端市场需求依旧不大,企业出货量不高,实际成交价格较前期暂无明显变动。
新疆、青海:新疆地区水泥市场需求不佳,工程项目开工率有所下滑。为提升销量,近日新疆一些地区主导企业对水泥价格进行不同程度的降价调整。周内青海地区水泥报价无明显变动。
东北地区
黑吉辽:东北吉林长春、吉林地区雨水天气频繁,市场需求欠佳,企业出货情况较差,库存普遍高位运行,加之辽宁方向低价水泥对本地市场有一定冲击。
为维护市场份额,周内吉林地区一些企业成交价格小幅下滑20-30元/吨。
黑龙江哈尔滨及周边地区开工情况一般,需求表现欠佳,同比去年有所下滑。整体来看,一些地区主导企业挂牌报价虽稳,但实际成交价有继续下降的趋势,目前市场报价较为混乱。
辽宁地区本地厂家水泥价格偏弱运行,水泥仍主要外销吉林和黑龙江,船运南下较少。
此外,据悉近日东北三省水泥企业有初步停窑计划,具体情况待观望。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水泥网,中国建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