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工业热回收网
换热器的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解决是否能够实现换热的问题;第二阶段以提升冷却效率为目标,主要是对传热过程的研究和对换热部件的改进;第三阶段强调生产成本、运行成本、环境消耗成本等综合成本与冷却效果的优化匹配。世界换热器产业在产品与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产品大型化、高效化、节能化。此外,换热器新材料的开发应用、产品技术的更新换代、不同应用领域产品的细分化也都是行业的发展趋势。
换热器种类繁多,适用于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介质、不同工况的换热器结构和形式的换热器产品千差万别。按是否为压力容器,换热器可分为换热压力容器和非压力容器换热器两大类;按照传热表面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分类,换热器可以分为管型换热器、板型换热器和其它形式换热器三大类;按换热机理不同可分为水冷设备、空冷器和蒸发式冷却设备。此外,还有按照传热过程、所用材料、用途、传热面的紧凑程度、流程情况、流体的相态等分类方式。2008年世界换热器产业的总市场规模在500亿美元左右。其中,欧盟和美国这两大市场的规模约占200亿美元,占全球换热器市场近40%的份额,中国换热器市场规模为55亿美元,所占份额为11%。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和东南亚换热器市场是最近几年增长较快的几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巴西、印度近年来的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换热器设备的需求量较大。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地区,军工、重化工产业发达,对集中供热用换热器和工业用换热器市场需求巨大,东南亚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大规模的能源电力等基础建设对换热器产品的需求也出现较大的增长。“金砖四国”约占全球换热器市场近30%的份额。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增速较快,未来仍会是换热器行业的主要增量市场。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估计,2010中国换热器市场规模约500亿。其中石油化工领域仍然是换热器产业最大的市场,其市场规模在150亿元;电力冶金领域换热器市场规模在80亿元左右;船舶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在40亿元以上;机械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约为40亿元;集中供暖行业换热器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食品工业也有近30亿元的市场。以上。另外,航天飞行器、半导体器件、核电常规岛核岛、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发电多晶硅生产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换热器,这些市场约有130亿元的规模。按照机械工业联合会的预测,2010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换热器产业将保持年均10-1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换热器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500亿元。我国换热器产业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产品领域。板式换热器国内外竞争激烈,大量外资完成产业布局四平巨元瀚洋、兰石换热设备公司、四平维克斯是我国板式换热器领域内资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其板式换热器年产值都在2亿元以上。此外,沈阳太宇、蓝科高新(原兰石所)、上海艾克森、湖北登峰、山东北辰、佛山澜石、上海南华等企业也是我国重要的板式换热器企业。外资企业主要包括阿法拉伐(江阴)、舒瑞普(北京、苏州)、APV(上海、北京)、丹佛斯(天津)、传特(北京)、桑德克斯(上海、宁波)、风凯(常州)等企业,世界著名的板式换热器企业大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管壳式换热器国内生产企业较多,外资布点较少我国生产企业众多,且规模都较小。其中,抚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兰石集团炼化设备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机械是我国内资管壳式换热器的龙头企业,其管壳式换热器年产值都在2亿元以上;江苏中圣集团、无锡化工装备总厂、宝钛集团南京宝色股份、西安核设备制造厂(原国营524厂)、合肥通用特种材料设备有限公司是我国特种材料换热器领域的重要企业,其特种材料管壳式换热器年产值都在1.5亿元以上;中石化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北京燕化、中石化藏名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依托母公司中石化的市场优势,也形成了一定的换热器生产规模,年产值在1~2亿元左右。相对而言,管壳式换热器外资企业在华布点不多,比较知名的有日本森松(上海)、林德工程(大连)、美国艾普尔(苏州)、德国风凯(常州),这主要缘于我国石油化工领域换热器企业众多,生产能力较强,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较为困难。空冷式换热器哈空调为龙头企业哈空调是我国最大的空冷式换热器生产企业。此外,江苏双良股份、国电集团北京龙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四川简阳空冷器、蓝科高新(原兰石所)、兰州兰石集团长征机械、西安大秦化工机械(原西安化工机械厂)、湖北长江石化设备、江阴电力设备冷却器公司等企业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外资企业中,基伊埃(芜湖、廊坊)、斯必克(张家口)在空冷式换热器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板翅式换热器以杭氧股份、开封空分为龙头杭州杭氧股份和开封空分集团是我国石油化工领域著名的板翅式换热器企业,浙江银轮股份、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无锡马山永红换热器则是我国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行业油冷器、中冷器领域的著名换热器企业。东北地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换热器产业基地,特别是吉林四平地区在集中供热、钢铁和电力行业板式换热器市场领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西北地区则以甘肃兰州为中心,依托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和兰石集团的研发和生产力量,形成了较强的换热器产业,尤其是在石油化工和食品领域;华北地区在原北京京海、天津换热装备总厂等原机械部换热设备定点生产企业的基上,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华东地区依托其巨大的市场,在轻工食品领域的换热器市场和面向石油化工的特殊材质换热器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其它地区换热器企业较少,比较知名的还有以佛山市润石传热设备厂为龙头企业的广东佛山地区,该地区主要以板式换热器为主。目前,世界主要著名换热器企业都基本完成了在华投资布局。除了像韩国LHE株式会社、意大利斯普莱力等部分企业暂时只在中国设立销售办事处外,其它主要换热器企业都在华设立了生产基地。部分企业还在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从外资换热器企业在华投资布局来看,大部分外资企业主要选择华东地区建立生产品税基地,其次是华北地区,在其它地区建立生产基地较少。世界各主要工业国都对针对换热设备强化的传热技术进行了大量开发研究工作,其中不少成果已应用于工业实际,不同的强化技术可满足不同的要求。如:减少初次传热面以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和重量;或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或增大换热温差;或减少换热器的动力消耗等。由于以上几个目标相互制约,无法同时全部满足,在选择某一种强化技术之前,必须先根据其任务,对设备体积、重量、投资及操作费用进行综合平衡。高效换热器是相对普通换热器而言,主要是指传热元件和传热技术经过强化后,换热器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积传递的热量优于一般的普通换热器。应用高效传热技术的目的是力图以最经济(体积小、质量小、成本低)的换热设备来传递规定的热量,或是用最有效的冷却来保证高温部件的安全运行。
具体来说目前常见的高效换热器有螺旋板式换热器、折流杆式换热器、空心环管壳式换热器、管子自支承式换热器、纵流管束换热器、Packinox换热器(板壳换热器)、块式换热器、整体翅片式换热器、毛细板式换热器、热管换热器。
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是由一组或多组缠绕成螺旋状的管子臵于壳体之中制成的,具有传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不易结垢,安全性高等优点。换热器产业的高端产品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欧美发达国家更多关注于板式换热器;管型换热器适用温度与压力范围较大,制造成本低,是应用最多的换热器,尤其是在石油、化工等流程工业,而管壳式换热器主要集中移到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目前管壳式换热器占中国换热器市场份额达54%,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国产化之后依然具有很强的性价比优势,在中国拥有很好的市场环境,替代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空间很大。本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 暖通空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