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泥潭的电视只能在客厅吃灰?企业营收阵营再分化,行业重构接近尾声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工业热回收网

20世纪80年代起,电视机成为重要的家庭电器,不断高涨的需求量成就了相当一部分市场玩家,然而传统家电巨头们的辉煌来的很快,但衰落来得更快。伴随着消费升级、市场饱和,加上智能手机等终端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彩电行业受到了强烈冲击。

根据各家统计平台数据显示,2016年前后我国电视机的开机率还有70%左右,2019年前后开机率只剩下可怜的不足30%。

与此同时,电视出货量急速下滑,2020年我国电视销量4450万台,同比下降9.1%;2021年零售量跌至3835万台,创下12年历史最低;2022年上半年国内彩电市场零售量1636万台,同比下降8.5%,同样是过去十余年的历史新低,预计全年出货量仅3400万台,持续下跌。

1、电视会被淘汰吗?

越来越卖不动的电视,卖了的也是客厅吃灰,行业未来还会好吗?这个问题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的焦点。

毕竟曾经需要电视才能够做到的事情,现在智能手机、平板也能做到了,而且更方便更省事。有数据显示,现在市场上电视的开机率还不到30%,绝大多数人电视都在家里吃灰。而且电视的销量也在逐年的降低,难道电视市场真的要被淘汰掉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淘汰掉的只是过时的产品。就跟之前的黑白电视一样,现在谁家还有这种老古董啊?走在最前沿的电视产品永远都有足够的市场。再给大家看一组数据,在2022年的上半年,高刷新率的电视销量同比增长了近百分之四百,65英寸的电视占高刷新率电视的50%以上。

这说明了大屏、高刷新率电视成为了主力。很多人可能会问,什么叫高刷新率,其实高刷新率就是就是指电视屏幕每秒的刷新的次数为60次,屏幕的刷新频率越高,那么屏幕显示出来的效果就越丝滑。对于电视厂商来说,这个代表更加流畅的用户体验。

如今的头部彩电企业,不是聚焦显示赛道进行多行业、多场景的市场拓展,比如海信视像;就是立足电视这个圆心向光伏、家电营销、智能家居等业务的扩张,比如TCL电子;还有的是聚焦彩电业务打转转,增加国内和海外的代工业务量,比如创维和长虹;只有少数企业的发展让人看不懂,眼睁睁看着电视业务营收直线下滑,比如康佳电视。

2、彩电企业营收阵营再分化,海信TCL领跑

凭借“面板+整机”产业链优势,这几年TCL电子在彩电市场上一直在谋求规模化制胜,在国内和海外加快代工业务的抢夺,成为三星、松下、小米等众多企业的代工厂。同时,作为TCL实业旗下的上市平台,TCL电子一边发展光伏业务,一边发展家电多品类的营销贸易业务。最终这也推动公司营收规模在彩电市场下行通道中的相对稳定。

2022年半年报显示:TCL电子营收达336.79亿港元(约297亿人民币),同比跌3.6%;归母净利润2.49亿元(约2.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17.2%。当前的TCL电子不再是一家专业彩电企业,其创新业务收入达52.59亿港元,增长21.1%,今年二季度运营的光伏业务单季创收1.72亿港元;空冰洗等家电全品类的销售业务收入增长26.7%,达42.48亿港元。互联网业务收入为9.42亿港元,增长30.7%。电视机等显示业务收入则为269.71亿港元,虽然仍占据主要份额,但未来TCL电子的营收增长更多动力还在于家电多品类的营销收入和光伏等创新业务。

作为海信集团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平台,海信视像目前的发展模式与TCL电子完全不同,跳出电视机做大显示产业,最终通过深耕显示产业打通产业链闭环,实现业务的可持续。目前,基于“1+(4+N)”战略,海信视像的主营业务已经形成主赛道智慧显示终端业务,以及第二引擎:激光显示、云服务、芯片业务、商用显示四大业务,以及N个增长点。这是否会成为彩电企业未来发展转型的大道,还需要探索。但在家电圈看来,这对于海信视像来说,却是一条正确的方向。

2022年半年报显示:海信视像营收202.14亿元,下降3.55%;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52.82%。其中,电视机为主的智慧显示业务仍占据主导地位,营收为158.48亿元。目前海信视像已形成海信、东芝、Vidda三大品牌,以及液晶显示、激光显示、OLED显示等主流显示产品的立体布局。同期,激光显示等业务收入23.31亿元,同比增长8.41%,占公司整体的比重提升至12.60%。未来随着芯片、商显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放大,这将会成为海信视像营收稳健增长的新动力。

作为创维集团最大的业务,创维电视近年来的发展与转型,相对于TCL、海信略显低调和缓慢。一方面,创维电视虽然也明确“软硬”协同的发展道路,但随着酷开网络分拆独立运营并谋求IPO,电视业务只能靠硬件单打独斗;另一方面,集团层面在推动智能家居带动电视机与其它家电品类的协同发展,导致创维电视缺乏主动权,只能从家用向商用的硬件显示业务扩张。

彩电起家的四川长虹,如今电视机不再是公司的第一大主营业务。在彩电业务之前,以综合服务、特种电源、冰箱压缩机为主体的ICT业务,以及冰箱空调为主的白电业务,还有中间产品,营收规模都超越彩电业务。但是,彩电业务的毛利率却高于前述三项业务,更为重要的是电视机对于长虹品牌的属性眼下还不可替代。

2022年半年报显示:四川长虹的彩电业务营收为58.0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5%,产品毛利率为16.16%。2021年报显示,长虹的彩电业务营收为138.41亿元,同比增长26.16%。在长虹彩电业务去年2位数增长,以及今年上半年表现优于行业背后,则是代工业务的增长。相信接下来,长虹的电视业务会与创维的电视业务一样,保持在一定规模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追求新一轮的扩张。

奥维云网全渠道推总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全渠道零售量规模为1672万台,同比下滑6.2%;零售额规模为531亿元,同比下滑10.5%。对照来看,除了创维电视、康佳电视的市场表现弱于行业,海信视像、TCL电子和长虹电视的市场表现,均优于行业。

3、彩电企业重构近尾声

无论是2021年财报,还是2022年半年报,对于中国彩电产业来说,企业的竞争格局已定,只是不同企业的转型之路还在探索中。从彩电营收规模来看,TCL电视与海信视像全面领跑,年营收稳定在400亿规模以上,而创维与长虹则处在二线阵营,营收在200多亿、100多亿的区间段动荡,康佳则全面掉队,50多亿的营收规模基本上宣告其只能成为区域市场的参与者。

如今小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康佳在彩电市场的地位,与海信、TCL形成正面争抢关系。而索尼、三星等外资品牌,以及夏普、飞利浦等颇受争议的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定位也很清楚,要么是高端市场的抢夺者,要么是局部市场的参与者,都很难主导市场的发展。华为目前在电视市场上还在蓄力阶段,未来能否引爆更多取决于企业内部的战略定位和投入。

不过,对于彩电产业来说,当前最大看点,并不是主流企业市场格局的再造,已经进入尾声,而是众多彩电企业未来的发展转型之路还在探索中,到底应该是跨界扩张的多业务布局,还是做大做宽的显示产业链,或是扎根电视机的专业制造,在家电圈看来,没有标准答案,却应该有一定的能力边界和产业门槛需要警惕和注意。

海信视像如今明确的转型路,就是做宽做深做透显示产业链,既有家用的电视机,还有商用显示业务,既有整机制造还有上游的芯片,既有激光显示等新技术,还有云服务等新平台,这符合海信的专业技术创新者形象,但是做大显示业务、做透显示产业链,需要的不只是时间,还要持续而强大的科技创新投入。

TCL电子整合背后TCL实业的平台、资源和品类等优势,如今不只是要横跨进入光伏产业,还纵向探索家电全品类的市场营销业务,更要探索智能家居的新兴机会点,最终还得做大电视机的全球化经营和全球化代工业务,可以说“行业多、领域广、任务重”。这显然并不适合其它彩电企业的转型,只是TCL电子自身的特色化道路,但对TCL电子的经营能力提出更多的考验。

目前市场份额排位靠前的厂商,几乎都依靠高端市场盈利,就像LG电子,光是今年上半年旗下的OLED电视产品就售出了169万台,在该品类中保持第一。不过,随着AR/VR领域逐渐成熟,电视机的生存空间将会被进一步挤压,而拥有高精尖技术的高端电视则很难被取代。

文章来源: 设计师笔记,雷科技,家电圈,爆侃数码圈

进入“家电”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