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千亿炼化项目试车在即:盘点四大民营炼化巨头赚钱能力:妥妥的印钞机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工业热回收网

市场关注已久的盛虹炼化1600 万吨/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终于即将靴子落地。近日有投资者向东方盛虹董秘提问相关炼化情况,公司回答表示,春节期间盛虹炼化项目正在做投料试车的准备。这意味东方盛虹即将正式成为国内第三大民营炼化企业。

据悉,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计划2022年2月进油试车,3月启动炼油二次加工,下半年实现化工装置开工,确保2022年内打通炼化一体化全流程产业链。

项目投产会贡献更大利润

项目1600万吨的单线规模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单线产能,其单线规模是全球炼厂平均规模的2倍多,是我国炼厂平均规模的近5倍。根据行业内权威机构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对500万~2500万吨/年炼油厂的盈利能力测算,1500万~1800万吨/年规模区间是炼油厂的最佳经济规模。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处于最佳规模区间,能够发挥装置的规模优势,直接影响能耗水平,进而影响生产成本。据悉,盛虹炼化已获得发改委同意,可使用进口原油1600万吨,2021年200万吨,2022年1589万吨,2023年起使用进口原油1600万吨。

2021年12月28日,东方盛虹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江苏盛虹石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拟以人民币35.09亿元为对价,收购江苏疌泉盛虹炼化债转股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持有的盛虹炼化13.2861%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东方盛虹将持有盛虹炼化75.8193%股权,具有绝对控制权。作为江苏省的重大项目,盛虹炼化一体化项得到江苏省政府和连云港地方政府等国资的支持。国资正是通过疌泉基金来实现对盛虹炼化的注资。分析称,本次收购完成后,国资将退出该项目,盛虹炼化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将成为民营炼化企业东方盛虹的“独角戏”。

在1月6日,东方盛虹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预告,2021年度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亿元至50亿元,同比增长为435.00%至552.44%。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经营进一步改善,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斯尔邦生产的EVA光伏树脂产能稳定在20万吨/年以上,港虹纤维年产20万吨差别化功能性化学纤维项目以及中鲈科技年产6万吨PET再生纤维项目于2020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同比增加了利润贡献。”

东方盛虹坚持从“一滴油”到“一根丝”的全产业链布局,除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外,还拟新建“2#乙二醇+苯酚/丙酮项目”和“POSM及多元醇项目”,进一步提高炼化项目化工品占比及附加值。目前公司以143.6亿元完成对斯尔邦的收购,未来业务将向EVA等新能源材料领域延伸,并形成“炼化+聚酯+新材料”的产业矩阵。

民营大炼化助力三大聚酯巨头超千亿市值

近年来,以恒力集团、荣盛控股、恒逸集团、桐昆集团为主体的三大民营炼化项目已于近几年逐步投产,规模优势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而据小编了解,榜单中前三甲的营业总收入已从短短几年期间的不足5000亿到如今的超万亿,增长速度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

而未来在全球炼油业优胜劣汰的背景下,中国民营炼化企业一体化布局的优势将更为突出。

1、技术先进、规模大、成本低、竞争力极强

荣盛和桐昆参股的浙江石化炼化项目一期和二期均为2000万吨产能,恒力集团在大连长兴岛的炼化项目也是2000万吨规模,恒逸石化在文莱规划的炼化项目一期和二期分别为800万吨和1500万吨,合计2300万吨。

这些炼化装置的规模均是世界一流的,目前全球2000万吨炼化规模的企业仅有20余家,国内仅有中石化的镇海炼化(2300万吨)和中石油的大连石化(2050万吨),民营大炼化将跻身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炼化企业行列,并且由于采用了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更加合理的产品方案,盈利能力胜过已有产能。

2、产品结构更加合理

民营大炼化的核心产品的对二甲苯(PX),目前我国PX对外依赖度达到60%,2016年进口量超过1200万吨,目前在我国整个聚酯产业链中,PX最为短缺,长期受制于人(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产业链盈利很大一部分被海外截留。

浙江石化一期PX400万吨,恒力炼化PX450万吨,恒逸文莱炼化PX150万吨,他们投产之后将有效降低我国PX对外依赖度,并将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点均掌握在自己手中。

与国内炼化企业相比,这几个民营大炼化尽量降低成品油的产量,增加具备高附加值的化工品的产量,从而可以有效规避成品油过剩带来的威胁,保证项目盈利能力。

3、实现真正的一体化配套,掌握全产业链利润

这几个民营大炼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聚酯行业龙头的全球竞争能力,实现“原油—PX—PTA—聚酯”的一体化布局。荣盛和恒逸目前具备强大的中游PTA能力,因此他们在积极布局上游炼化和下游聚酯长丝的能力;桐昆具备独一无二的下游长丝产能,因此努力补齐上游PX和中游PTA的能力。

根据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研究数据,通过实现炼油与石油化工物料互供、能量资源和公用工程共享,炼化一体化企业与同等规模的炼油企业相比,产品附加值可提高25%,节省建设投资10%以上,降低能耗15%左右。

同时研究表明,民营炼化选址在沿海地区,企业自备原油及成品油码头,原料及产品进出的物流成本远低于内陆炼厂。

民营炼化大佬们2021“战绩”盘点

我国现有四大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除盛虹炼化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外,其余三大民营炼化项目分别是浙江石化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恒力石化的“2000万吨/年一体化项目”和恒逸石化的“8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今天就和小编一起看看成功布局这些超大一体化项目的大佬们2021“战绩”如何?

恒力石化

1月27日,恒力石化发布公告,下属公司恒力石化(大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199.88亿元建设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拟投资40.01亿元建设年产260万吨高性能聚酯工程,项目达产达效后,预计可分别实现净利润68.64亿元和8.42亿元。

恒力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将低成本原油加工成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尽量减少低附加值的成品油产品,同时在加工过程中的辅料及公用工程、人工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抵消了相对老旧炼厂在折旧和财务费用方面的劣势。虽处于市场竞争阶段,但大型炼化行业就像一块饱含水分(利润空间)的海绵,恒力炼化的高效将会拧出超出预期的水分,未来恒力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仍具超越行业平均的盈利能力。同时,恒力石化加速布局下游高端化工新材料,拟投建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及12条锂电隔膜生产线,持续提升自身盈利水平,增强成长确定性。

荣盛石化

1月29日,荣盛石化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125亿~133亿元,同比增长71.03 %~81.98%。报告期内,公司依托特大型“少油多化”炼化一体化装置,优化能源利用,降低单位产品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控股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投入运行后,各装置生产进展顺利,开工负荷稳步提升,报告期内效益释放明显。

荣盛石化实施“原油-PX-PTA-涤纶长丝”全产业链布局,浙石化一期炼化项目已于2019年底全面投产,盈利能力稳步增强;二期炼化项目也于2022年1月全面投产,进一步提升公司一体化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实现高速发展。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参控股PTA产能共计约1600万吨,同时公司与恒逸石化共同合作的年产600万吨PTA二期项目正建设中,龙头地位不断巩固。公司依托上游“丰富原料库”,持续深化产业链,向下布局化工新材料业务。其中,浙石化一期布局9万吨/年MMA、26万吨/年PC产能;二期除布局26万吨/年PC外,还建设30万吨/年LDPE/EVA联产装置,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

近日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火热出炉,荣盛石化以总市值1839亿元入围该榜单第99位,比去年提升了4个名次,成功跃进百强门槛。

恒逸石化

是国内“炼化-化纤”龙头企业,已完成“原油炼化-PX-PTA-聚酯”和“原油炼化-苯-己内酰胺-锦纶”的双产业链布局,目前参控股PTA年产能1600万吨,聚酯年产能776.5万吨,聚酯切片产能74万吨/年、聚酯瓶片产能200万吨/年。为了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提升规模优势,公司持续进行新增产能建设,特别是恒逸石化文莱炼化项目投产后,各装置生产顺利,规模优势强,技术领先,成本优势明显。恒逸文莱炼化项目一期已于2019年9月投产,炼油产能达到800万吨,PX产能150万吨。在一期稳定运营的同时,公司全力推进文莱二期项目,项目规划1400万吨/年炼能,投资金额预计为136.54亿美元。产品包括200万吨/年对二甲苯、255万吨汽油等,同时也包括165万吨/年乙烯、250万吨/年PTA、100万吨/年聚酯瓶片,项目建成后,公司将进一步强化上游产能基础与发展领先优势,提升公司的经营业务结构和一体化协同运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完善上游、强化下游”成为了石化龙头们必然的战略选择。一方面通过做大和完善中上游产业布局,进一步扩大高端化工原材料的业务支撑和发展壁垒作用,使得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宽,为下游产业拓展预留空间路径。叠加“碳中和”政策逐步落实,新能源市场仍有广阔空间,需求仍是一片蓝海,巨头们的介入,将有助于打造石化龙头再上高峰,同时也可能对市场带来更多的动荡。

文章来源: 中国化工信息周刊,中国化工报

猜你喜欢